> Week 5
 
bookcover
 

findu1009

這是一個有關咖啡的故事,或者是說一個有點浪蕩的男人與咖啡的故事,更精確的說,這是一個有點浪蕩的男人跟一些特別的女人以及咖啡的故事。好吧,簡單的說就是男人跟女人還有咖啡的故事。講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它的確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但未免被說成是騙字數的,所以套上大陸小說創作者常說的一句話:以上不算字數!!

羅伯特是個追求唯美與頹廢的年輕人,在被牛津大學退學後,他依舊不改自己的習性,也時常流連煙花之地,但有天在咖啡館中,遇到了專門賣咖啡的品克後,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整個故事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羅伯特在遇到品克後,進入了品克的公司,為品克撰寫一部「咖啡指南」,利用自己對味道的敏銳,以優美且獨到的文字將咖啡表現出來,而在此時,因工作認識了品克的大女兒艾蜜莉,羅伯特不由自主的以言語情挑艾蜜莉,雖然艾蜜莉總是有意無意的抗拒,但的確有些什麼不一樣的東西產生在兩人之間。

第二階段發生在「咖啡指南」完成後,品克要求羅伯特到非洲去幫公司開發咖啡園,許以的代價就是,在五年後回到英國就可以跟艾蜜莉成婚。羅伯特到非洲後,兩人相隔兩地,感情似乎也淡了下來,而羅伯特愛上了一個非洲女孩菲克,但不管是在愛情上或是工作上,都不順遂,在歷經了意外、欺騙、失敗,以及一陣子的流浪後,終究還是回到了倫敦。

第三階段則是在羅伯特回來後,被品克重新找回公司去工作,也重遇婚後不幸福的艾蜜莉,他開始投入艾蜜莉一直追求的女性投票權訴求運動,兩人重新有了交集,但是未來兩人又該怎麼走下去呢?

這本書對於情慾部份的描寫其實我覺得挺多,是令我滿驚訝的一部分,但其實這是為了凸顯羅伯特本人的特質,讓人可以更瞭解他內心中的世界,我覺得對於故事而言,是還滿重要的一部分。而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其實是羅伯特對於咖啡風味的描寫,這部份在「咖啡指南」撰寫的那一段過程中,作為情節推動不可缺少的存在,讓人讀起來很有感覺。到底咖啡有鏽味喝起來是什麼感覺?真令人有無限的遐想空間。

整本書其實就是羅伯特年輕時的自傳,而咖啡,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明顯且不明顯的出現在書中任何地方,不管是作為平常的飲料,或是上天賜給非洲人的禮物,還是南美人賴以維生的作物,甚至到了金融市場上的競爭,突然覺得咖啡真的是很深入生活呢。如果是喜歡咖啡的人,在本書中可以時時刻刻看到咖啡的出現,這樣讀起來真的是很有驚喜的感覺呢!!

 
 



 
 
bookcover
 

meconium

白色-指醫界,巨塔則是人性的欲望。

爭權奪利,為了錢,為了權,為了爭一口氣,耍盡心機的去算計,到頭來,又得到了什麼?

權力、慾望.金錢,人與人的利益關係,夾雜不信任。心虛,以及最後的空虛。書中權力 的風暴,人性的掙扎,一場真實的戲是黑暗現實的縮影:醫界的收受賄賂,病人跟醫生間甚至還 有個公定價碼,藥商跟醫生,虛報醫療器材費用,虛報所作的處置...。一切的真真假假,假 假真真在現實中也上演著,我相信,不只醫界如此,很多行業都是如此,有神聖的一面,也有黑 暗的一面,”白色巨塔”就是揭露了這一面,這黑暗的一面。為了滿足慾望,算盡心機去爭鬥,最 後,又得到了什麼?權力?慾望滿足?金錢?都不是,最後,只有空虛。對蘇怡華來說,他真正 心底想得到的,他沒有得到;卻迫於現實,去接受他心中並不想要的東西。就算你得到的是你想 要的,但是慾望是無窮的,滿足了一個慾望,只會有下一個慾望,甚至無止盡的慾望。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斷嘆氣,不斷思考,權力、欲望、金錢、有慾望想得到權力和金錢, 就會挖空心思、想盡辦法,使盡一切手段去得到,甚至在這之中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因利益牽 扯而造成的關係。書中的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分為兩派,各為其主,甚至關欣被徐大明認為是邱慶 成的人馬,因此徐大明要蘇怡華勸關欣辭掉麻醉科主任,關欣走了,消失了一年多,遠離這些是 非,到鄉下和廖醫師在一起,當廖醫師申請來代訓時,他在手術台上被蘇怡華罵的全身發抖,但 蘇怡華看到了關欣,關欣拜託他教導廖醫師時,他卻無法說什麼,只能客套的回答:「哪裡,應 該的」,他拒絕關欣邀他一起吃飯的邀請,自己一個人吃著,想著,他也曾願意為關欣放棄一 切,只為了和她吃一頓飯...。

唉...人性啊,爭權奪利,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慾望,可是,當你的對手,和牽扯進去 的人,都一個個消失了,是的,你得到了權力,可是,你真的快樂嗎?他們都從這舞台退下了, 只剩下你,繼續演著一幕幕虛榮,不實的戲,你真正得到了內心的平靜,與你內心深處,真正渴 望的東西嗎?沒有,你得到的只是空虛、悽涼,以及悔恨。所以,好好思考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求 是什麼吧,不要到了失去才來懊悔。想想自己,原本為了一個工作的神聖、高貴,而去追求那份 工作,但是等真正得到那份工作,實際去做時,發現原來外表的光鮮,背後隱藏了那麼多黑暗, 這時你會同流合污?還是不管會不會被當成異類,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呢?

 
 



 
 
bookcover
 

luyuyu

看到以兔子為主角的小說,馬上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以前在家裡也養過兔子,他的許多小動作,像是用雙手洗臉啊、還有在啃食物的模樣,真的是好可愛, 所以看到這麼可愛柔弱的小兔子,竟然在書中踏上萬里長征,馬上就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群兔子主角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在桑德福兔場,感應力敏銳的小五,有一天突然意識到兔場將要迎來大危機,於是急忙與哥哥榛果一起向兔子酋長報告這個大消息,但是酋長完全不以為意。不得已兩人,不對,是兩兔,只好找了一些夥伴一起離開了兔場,向外尋找他們的棲身之地。

故事從主角們離開兔場後展開,在避開兔場的追捕後,一行人,不對,是一行兔往著他們的新天地前進,小五在他的感應之中,找到了一個適合他們落腳生活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瓦特希普高原,但是在到達之前,還有重重的險阻。他們要經過各種危險的自然環境,以及隱藏著的陷阱,甚至差一點就留在了人類所畜養兔子的兔場,而歷盡千辛萬苦到達新家園時,還要開始考量到傳宗接代的問題,需要有足夠的雌兔才能夠讓他們繁衍下去…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不太算是兒童文學,也許把兔子主角們換成人類,就會變成大眾文學了,因為他的內容其實是很適合一般大眾來看的,不必侷限於兒童文學。兔子們的故事,其實很像以前美國西部拓荒時代,無數人尋找自己的新家園跟建設的過程,看著他們為著這樣的目標而努力,不自覺的也讓人佩服起這些小兔子們起來。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作者將每個場景,每一個環境裡的細微之處,都描寫的非常清楚,我在看書時很重視這點,因為這樣可以讓我輕易的把現在正在進行的畫面,清楚的重現在我腦海中,讓我更容易投入故事情節中。另外書中常會有兔子英雄艾拉費拉的故事,這讓我覺得很新鮮,其實看這傳奇英雄一些有的沒的詭計還挺有趣的,就好像在教人如何運用頭腦一樣,為整個故事的進行,添了一些額外的閱讀感受。總之來說,這本書還滿值得一讀的,也許看完之後,你也會想養一隻兔子!!

 
 



 
 
bookcover
 

wewe79121

血緣抑是血源。

我們都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身上看見我父與母的痕跡。但,這並不 表示什麼,因為時間、空間、生活,會讓這一切的一切,有了割裂。

關於「父」這一個稱謂,對於我而言,一直是一種跨不太過的障礙,也許是沒來由的原因,也許 是前世今生的因果,更也許是生活裏頭有太多太多的傷害。

這一本書的作者,是一對父子,他們透過文字的書寫,角換著彼此的心靈,換取溫度。文字亦有 情緒,卻是那樣直接,什麼都隱藏不了也逃不過,於是一次又次的傷痕,在文字的力量裡頭,發 現了釋放的可能,但永遠都不可能癒合。

父親看見兒子的文字,在那之中看見了自己年輕時候的身影跟執著,似乎才明白自己從男孩變成 男人再到父親,這之間的角色的轉換,讓他改變了多少。

而兒子在父親的回信裡頭,看見了父親不同於以往的一面,突然多了溫度、柔情甚至是一點點在 自己身上亦能看到的夢想與當初的執著,於是也突然能夠明白,啊,原來父親亦曾經是年紀如我 的男孩呀

看到他們之間的對話,不知為何心頭就是一陣鼻酸,那樣的鼻酸,是這些年還我不想面對的過 往,於是當下的我,草草蓋上了書卷,我不想再去接觸與回想。不是因為心會太痛,而是因為於 事無補。

事隔多年,好多事情就這樣的來了或是過了,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傷痕沒有這樣的容易,只是, 我常常問我自己,為什麼在我的生命裡頭 ,找不到關於釋懷的力量?難道是前世今生的業力 嗎?

那樣的迷惘,在心中一點又一點的發酵,不曾變少,但我卻越是隱藏,因為我別無他法。我經常 回憶書中那父子的對話,心想他們何其幸運,還能夠透過文字的力量,明白、看見,釋懷的意 義。

他們一點又一滴的墨玉,就如同淌流在血管裡頭,一滴又一滴只屬於今生今世的呼喚,喚出了原 始生命、魂魄裡頭的溫柔與關愛。

還記得,有幾次我真的在想,真能削骨還父嗎?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多麼不孝,但他們從不明白,一個十歲的孩子看完封神榜,卻只有這樣的感 想,是多麼的殘忍。
血緣血源真的是一個太難的問題,有人卻覺得再簡單不過。如果你以為血源只要有金錢的支柱就 夠了話,那的確再簡單不過。

其實在我的心中,我也不太明白我要的是什麼。但我知道,我只想要明白、知道,我們的血緣、 血源是否能夠呼喚,使我們逐漸靠近而已。

 
 



 
 
bookcover
 

dobia0210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恆川光太郎的作品,但卻很難將他歸屬在哪一類別裡。本書分為五則短篇,每個故事都似乎與天地間神秘的力量有著秘密約定般,雖然乍看下似乎沒有什麼相關聯性,但背景卻圍繞在一個名叫「美奧」的小鎮,圍繞在它時過境遷的歷史,與每個不同年代所呈現出的面貌上,彷彿像是在每個生命階段中,來往過客所編造的傳奇色澤,拼了命想在美奧身上也塗上一筆似的。   

〈獸原〉描述著兩名國中生,因幹架而吞了敗仗,在逃離敵方的視線範圍時,無意繞進下水道而發現一片草原,最後一人逃了出來,而另一人卻在那片異世界的草原裡幻化成獸。實際上日本有許多老舊的下水道,原為大雨來時作為疏通洪流的功能,在那曲折暗黑猶如迷宮的地底,確實提供給人們許多想像。   〈

屋頂猩猩〉則是觀察到日本沖繩有石獅子的文化(其實類似金門的風獅爺),轉而虛擬成美奧有石猩猩,其大多座落於村落的高台或屋頂,作為避邪鎮煞與消災納福而延伸的故事。但較特別的是石猩猩會將其意識投射在某人身上,隔夜醒來之後就喪失了個人慾望,轉而關注起村落的大小事。   

〈天化之屋〉也大概尋著這種模式,在現實世界裡發現一條繡蝕的鐵道,再尋著該線索而開啟異世界,踏上一場名為「解苦」之旅。聽說只要結束九局的「天化」遊戲,便可卸下心靈的苦楚,若否則所有的苦痛會再回到身上,但人生在世哪有可能不痛苦呢?想必只有死亡以後,拋下肉身才可以吧?   

隨著故事行進,突然會讓人有股想探索自己所居住城市的衝動,或許是覓訪那些乏人雜踏的小徑,帶著一份冒險的精神,去挖掘這城市尚不為人知的那面。這就是整部作品一直想透露的氛圍,亦或許這本來就是城市的多種樣貌呢?而我們只選擇了自己想看見的那一面。

 
 



 
 
bookcover
 

draqula

我只想說太神奇了,《白色約定》一改我對都會小說的印象,我有一個刻板的印象一直覺得所謂的都會小說就是國外的言情,但是我從來不知道讀完一本定義為都會小說的書籍竟會讓我如此感動。諾拉‧羅伯特的筆觸輕鬆卻揮灑闊氣,將女子們的獨立特質完美勾勒出來,四位個性鮮明的好朋友一起打拼創造出女人最夢幻的一天,她們以各自的專長規劃婚禮。

這樣的安排是好多女人的夢想,不一定是婚禮策劃,而是能跟好朋友一同工作還分工愉快,身處在最了解自己的朋友身旁還讓我羨慕的,還能依各自的專長遍及到婚禮的各個層面;故事重心放在小麥身上,她是婚禮攝影師,專門將感動化為永恆,專門捕捉新娘真情流露的照片,她專業、敬業、也滿足於這樣的生活。

小麥跟死黨們從小就玩著婚禮的遊戲,說明了每個小女生的最美夢想,但看著父母兩人不停地與不同對象結婚、離婚,讓小麥對互許終身有障礙,雖然父母都各自有其他對象,但小麥沒有其他同父同母的手足,她一直跟著母親琳達,而琳達不顧後果追逐男人的作風讓小麥吃足苦頭。

母親也吃定小麥一定會為自己買單,不時來討金錢跟幫助,小麥雖然生氣,但仍然允許琳達用這樣的方式傷害自己;隨著輕鬆的生活步調,我愈來愈融入小麥的生活,一個獨立的單身女子,期待男人帶來生活的激情,卻無法交出自己,合作的公司在業界闖出一片天,十足都會女子代表。

小說裡都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人物個性也與一般人相仿,簡直就像是活生生上演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輕快的筆調平易近人,爽快的人物特性也很鮮明,人性矛盾的思緒更是寫實得緊,原來,這樣的小說叫做都會小說,緊貼著我們的真實生活卻直觸人心的感動。

好事一定會發生,相信命運的指引一定能得到幸福;汲汲營營努力追求腦子裡想要的東西,被大腦操作的人過度美化了,用追求理想的帽子去戴,於是人便忘記了感知自己的命運,每一個人都能改變命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不順遂?因為違背天命,天命不是要我們去追求名利,而是擁抱當下的幸福。只要放開聒噪的腦中思緒,停頓下來問自己,除卻世俗的價值觀念,我要什麼?生命中最重要的什麼?便能找到答案。

小麥的答案在於放手自己的負面信念,當她放下了過去種種會造成未來如何的障礙後,美好的生命便緊緊擁抱著她。諾拉竟然利用文字將把握當下的概念寫成一篇如此動人的小說,實在高明。書後,滿腔的感動與美好,一本書,讓我體驗到純粹的幸福,嘴角不自覺得上揚了好久好久。

 
 



 
 
bookcover
 

ilovecoke

「莎拉蓓絲想要也需要知道麗茲一家人現在如何。一天裡好幾次她伸手想拿電話,卻抽回手,她害怕聽到麗茲的聲音會掉淚。她恨自己這麼懦弱,而且萬一麗茲又口氣冷淡呢?她怎麼承受得了?再說,如果麗茲想和她說話,自然會打給她,不是嗎?一個念頭追過一個念頭,將原先的念頭淹沒。」 這樣的感覺,你有過嗎?

跟朋友不愉快,其實很快氣就消了,但怎麼就沒辦法出手(或只是出口)重新拾起兩人的友誼。

或許你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或者,覺得這樣彆扭的感情,大概只有小女生才有。
我卻覺得,正是因為這樣的感覺,太過幽微了,以至於,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查覺得到,更別說要把它用文字描述出來了。

不過,最近讀的小說《長椅上的天使》,發現其作者安.佩克Ann Packer正是擁有這樣的功力,能把這樣的情感,具體而生動地轉化成文字。

《長椅上的天使》,故事環繞著莎拉蓓絲、麗茲及蘿倫三位女性發展。
莎拉蓓絲的母親在她小時候自殺了,而麗茲是幫助他走出傷痛的最好的朋友。
當兩人長大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與生活,麗茲的女兒蘿倫因為憂鬱,走上自殺一途,莎拉蓓絲得知消息,卻沒有在第一時間伸出溫暖的關懷之手,兩人的友誼,因此受到了嚴重考驗。
及時被救回的蘿倫,得面對一連串的心理治療,及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未來」對蘿倫來說,無疑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

書中,三名女子,譜出的故事,不是撒狗血式的戲劇化情節。反而是一種,極為貼近真實的情感世界。
作者在最平常的生活細節中,找到了最能打動人心的片段。
雖然主角都是女生,但我特地想舉一個書中描寫男主人的片段(或許是想要澄清這小說裡頭,也是有男人的。):

「他走進他和麗茲的房間,拉拉棉被,但沒真正整理被褥。拉開窗簾,連窗戶也一併打開。戶外是可以讓人暖和的一大片地方。媽媽會這麼說。還很小時他就喜歡讓新鮮空氣進屋。他站在敞開的窗邊,等著外頭的冷冽感覺撲湧而來。

」 這是蘿倫剛自殺後,住在醫院的那段時間,麗茲載兒子出門上學,布勞帝(麗茲的老公,蘿倫的爸爸。)一個人早餐過後在房裡的一段描寫。
短短不到一百字,卻讓畫面鮮明地有如在眼前,而情緒的描寫,更是讓我佩服,因為澎湃的激情易寫,但這種幽幽的,細細的,若有似無的惆悵,我覺得是最難掌握的了。
這像極了藝術電影,藏在畫面中的情緒,過頭就流於俗氣,太少又顯得小家子氣,甚至,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想講些什麼。

就順著這說法做個結吧!
《長椅上的天使》就像一部低調的非主流電影,沒有驚心動魄的場景,但對於人心的刻劃,有時卻真實地讓人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整本小說讀來,很有質感。值得用心細細品嚐。
或許就找張長椅,為自己泡杯咖啡,展頁長讀吧! 至於天使,就在書中尋囉~~

 
 



 
 
bookcover
 

iii1987di

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他善解人意的可愛圖解和日式為主的住宅空間概念。

本身正在進修室內設計所以對於這類型的書籍都會特別留意,但是讓我買下這本書的原因是講求符合人體工學的現代室內設計中,本書以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呈現最適合人居住的生活空間及設計理念。(包含設計理念來源及簡單明瞭的圖解))

本書不是只有告訴你各種不同的空間應該怎麼規劃,而是告訴你為什麼這些空間應該要這樣規劃,所以明白了吧!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這不是本教科書而是本故事書」!!

沒有由來的東西本來就不容易被記住,但是有含意的設計都能被根尋出來。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於室內空間的規劃及動線有了不同的想法,比起一昧的記住床的尺寸、走道要多少或是廚房空間要留多少這些句子,了解人的生活型態、人體工學和尺寸來源反而能夠自然而然的就記住之前瘋狂忘記的眾多櫃體尺寸、走道大小和一堆莫名奇妙的數字。
所以以這方面來說對我這種很健忘的人是很有幫助的(笑)

這本書還有另一個很吸引我的點就是可以淺嚐日式住宅的傳統及規劃概念,因為我本身滿喜歡日本文化而且對於日劇和日本漫畫的室內場景都很關注,所以這本書也順帶的解決了我很多長久以來的問題,如果你也是日本住宅文化的愛好者或有興趣的人,這本書應該可以讓你對日本住宅有初步的了解。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適合給任何對室內設計、日本住家文化、建築設計及自己家裡想要翻修的人閱讀,看完之後利絕對多於弊,畢竟住家是人生活的重心,我想任何人都用得到這本好書的。 2010/12/14

 
 



 
 
bookcover
 

funkychi

讀這本書的情境處方:找不到自己的時候,適合讀。

一邊是自己想追求的理想生活,一邊是至親的家人,在「胡士托音樂節」前,這兩件事一直沒有交集。
平日以利在紐約為有錢人畫壁畫,上同志酒吧,週末再變身回家,轉的錢都拿來貼補家人在沒落觀光小鎮經營的破敗旅館。那是個保守且同志被打壓的年代,被警察逮到就遭來一頓毒打,因此以利一直無法跟家人開口,他喜歡男人;另一方面,旅館始終沒賺過錢,欠下大把債務,父母卻一再要求他這個唯一的兒子回家幫忙。
即使在這樣的雙面煎熬下,以利仍保有幽默感,包含在公路上豎立標語:「前方路基掏空,不可迴轉!!!繞道,附近旅館僅此一家,此去無路。」例如:連續十年舉辦音樂節,邀表演團體來演出,即便觀眾永遠只有小貓兩三隻,以利還是每年都辦,想把昔日的繁華帶回小鎮。最後,最大的創意是,把胡士托音樂節帶來這個小鎮。
胡士托音樂節帶來的上百萬人潮,不但讓旅館終於轉虧為盈,也修補了以利跟父母的關係,更重要地是,永遠地改變了他的心態,喜歡男人並不可恥,一樣可以正大光明走在陽光下,一樣可以去追尋理想。
翻開這本書,是辭職第二天,為了感情,我辭去三年的工作,即將遠赴異鄉。面對著家裡的劇烈反對,以及一定不會幸福的種種預言,雖然我仍然執意要去,但看著家人的痛苦,其實心裡翻攪著,難受又彷徨。所以我可以非常了解,當以利在兩個身分中切換,找不到自己的時候,那種徬徨無助。
可是以利告訴我,仍然要認真,不要放棄,一定會有路的。

 
 



 
 
bookcover
 

snakeyoung

每一個創作都來自於作者的血與骨,我們可從中看出作者的生平遭遇、思考脈絡,像是人生的 縮影、也像是反映當時社會的鏡子。

在看過「人間失格」之前,我只是從一些書本的字句、電影的片段剪貼出太宰治的形象,但那 也僅於日本九零年代初期知名作家、於人生壯年時投河自盡而已。在看完「人間失格」之後, 我啃噬著太宰治的血肉,與他的靈魂開啟了一段對話。

同樣一個人、三張照片、三則手札紀錄著主角不同時期的人生際遇,太宰治自主角的朋友取得 這些資料,原先太宰治不願意收下,但照片中主角的神情吸引了太宰治的目光,那神情串聯了 兩人之間的共通點,促使太宰治寫了下這本半自傳體的「人間失格」。

像是將積鬱數十年的心事寫入小說裡了,裡頭充滿了頹廢厭世的語調,如同許久未清的水管壁 上一層厚厚的污垢。

對照主角的故事與太宰治的人物簡介,心想著故事的結束也表明太宰治厭世的心情,實在很想 回到那個時間點阻止太宰治投河自盡,或是成為當時的總編輯,要太宰治回去重頭寫過。在最 後的日子裡,太宰治懷抱著怎樣的心情來看這本書的問世呢?

許多才華洋溢的作家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是逃避心理還是人生至此已足矣?他們總是多 愁善感,總能發現我們所未能發現的世界,他們的文字總是能直達我們的內心,並以我們追不 上的速度失去蹤影。這讓我想起「想飛的鋼琴少年」的電影文案:

全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

附註:日本新版的「人間失格」封面請來死亡筆記本的畫家-小畑健代為操刀,聽說本書因此 熱賣數十萬本,以這種方式吸引青少年重新注目日本古典文學,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看之前的評論推薦,第五週第四週第三第二第一


關於我們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taaze@facebook | taaze@plurk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11號8樓
客服專線02-2712-0369 服務時間:周一~周五9:00-18:00 客服信箱服務時間一周七天不分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