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Augusto Rey於1898年9月16日,在德國漢堡出生,並在世界知名的哈根貝克動物園(Hagenbeck Zoo)附近長大,因此對動物和繪畫有很深刻的感情。

        Margret Elisabeth Waldstein(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她後來的名字Margret Rey)同樣也是在德國漢堡出生,兩人於1935年8月16日在巴西結婚,接著到歐洲度蜜月。兩人因此愛上巴黎,並搬到那兒居住。在巴黎,Hans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書。

        在1930年代晚期~1940年初期,歐洲到處動蕩不安, Hans和Margret(兩人都是德裔的猶太人)發現自己面臨危險的處境: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羽橫行歐洲,而且即將占領巴黎。
        他們知道他們必須在納粹進駐之前逃走,於是Hans自己組裝了兩台腳踏車,在1940年6月14日清晨,和妻子一同騎著腳踏車離開。他們只帶了少許的隨身行李:一些保暖的衣物、食物和五份手稿,其中一份就是好奇猴喬治。Hans和Margret離開後沒幾個小時,納粹便進駐巴黎。他們整整騎了四天,終於抵達法國和西班牙的邊境,他們賣掉了腳踏車,轉搭火車前往里斯本,再從那邊轉往巴西,最後來到紐約。在紐約,他們展開全新的生活,從事童書的創作。
 
 
        現在雖然作繪者皆已去世(Hans逝世於1977年,Margret逝世於1996年),好奇猴喬治卻透過好奇喬治基金會(Curious George
Foundation)永遠存續。這個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資助許多與兒童相關計畫,這些兒童都跟好奇的喬治擁有共同的特質──有獨創性、把握機會、有決心,並對學習和探索充滿好奇心。另外也資助與動物福利相關的計畫,像是動物保育,以及防治虐待動物。這個基金會也與類似的輔導團體協商,支持社區延伸計畫,宣導家庭的重要性。
 
他們非常喜歡動物。每次去外地旅遊,第一站一定是當地的動物園。他們連續養過好幾隻西班牙長耳獵犬(cocker spaniel),在Hans的插畫作品中也曾出現過幾次。而且住在Hans避暑居所附近的人都知道,Hans經常收容受傷的動物,並照顧他們直到痊癒。其中有一隻叫咖啡(Coffee)的花栗鼠孤兒,Hans用點眼藥水的容器親手餵養,之後又放生到野外。從此,每年夏天,咖啡都會回到這裡,探望牠的人類朋友Hans。
Hans常說,夫妻共同創作的書有三種:我們的書、她的書和我的書,這三種書背後創作的歷程都不同。就「我們的書」來說,包括了七本原創的《好奇猴喬治》系列,還有黑白企鵝看世界(Whiteblack the Penguin Sees the World)。原則上是由Hans負責發想故事和繪圖,Margret負責鋪陳、架構情節和撰寫文字。但實際製作時,這些工作往往很難清楚的分界,因為共同創作的過程很複雜,很難這麼簡單的來劃分。此外,Hans也獨自創作了一些和天文有關的書,而Margret也創作了一些故事,Hans只單純的負責插畫。
Hans和Margret都相信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激發靈感。不管是泡在浴缸裡的時候;在森林裡散步的時候;讀書的時候;或是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例如:《Curious George Gets a Medal》一書的靈感,就是來自於一則新聞,是關於為了研究無重力狀態對生物的影響,而將兩隻老鼠送上太空的事情。而書中喬治的「香檳清潔法(bubbly cleaning method)」則是來自於Hans的朋友告訴他的一個故事。通常Hans會決定他希望看到喬治做什麼,像是去博物館或是飛上天空,而故事該如何發展就交由Margret盡情想像。
 
       
Hans和Margret曾在巴西的里約從事廣告設計及文案撰寫的工作。在Hans一生當中,他也畫過地圖和海報,也曾為食譜書畫插圖,以及為公司行號或個人設計節日賀卡(holiday cards)。Margret也受過專業美術教育,所以不論是視覺設計或是文學創作都難不倒她。除了寫作之外,她也喜歡攝影、捏陶和織景畫。
 
Hans在美國的第一本書《好奇猴喬治》原本是水彩畫,然而,當時美國許多出版社為了減少印刷成本,都會要求畫家將插畫分色繪製,也就是說,畫家必須將每張插畫都分別畫成四張圖,一張圖會被製作成一塊印刷用的版,搭配一種顏色的油墨,印刷在紙張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四種顏色將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為書本中的插畫。為了配合這樣的印刷方式,Hans也被要求將《好奇猴喬治》的插畫,分色繪製成四張圖,而原始的水彩畫稿只能擱置在一邊。隨著時間過去,印刷技術日新月異,將原畫做成印刷品的成本也大幅下降。於是在1998年,也就是第一本喬治故事出版了57年之後,Houghton Mifflin翻印Hans的原始水彩畫作,出版了《好奇猴喬治——原畫典藏版》(a collection’s edition of The Curious George)。
 
Margret曾說:「當我們剛來到美國時,出版社建議我們用我丈夫的名字出書,因為當時的兒童文學界充斥著女性作家,他們覺得如果用男性的名字發表,或許可以賣得比較好。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想,『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所以之後的書就都有加上我的名字了。」
Margret常常說:「雖然不至於到迷戀的程度,但許多年來,喬治一肩擔起家中的生計,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確實,喬治是雷伊夫婦家中的嘉賓,到處都可以看到喬治的圖畫、玩具和用品,還有許多東西表現出他們對喬治的喜愛。雷伊夫婦也經常接受訪問,談論他們最有名的創作──喬治,也會和年輕的書迷們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