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雨果的祕密》開啟了閱讀的新體驗,也創造了小說書寫的新形式。
這個新形式把圖畫書和文字書合為一體,讓文和圖輪流說故事。布萊恩‧尼克的文字乾淨俐落,他不用複雜的語法,僅用簡短的句子就勾勒出人物心態,營造出一九三○代巴黎的環境氛圍。環環相扣的短句串連成的故事高潮迭起,布局奇巧,吸引讀者緊緊跟隨主角曲折的經歷,揣想、臆測、期待情節的發展。賽茲尼克手繪的圖畫不是點綴文字的小幅插畫,而是一百多張滿版的跨頁圖,圖與圖大都前後相連;開場先有二十一幅連續畫面,結尾又出現跨越十八頁的追逐。這些圖畫一方面分擔文字敘事的功能,一方面比文字更直接的帶領讀者進入書中世界,人物表情、場景關係一目了然;翻頁時,更能身歷其境的感受到神秘、懸疑和緊張的情緒。

  
作者在文圖交替的安排上,思考縝密,不禁讓人想起默片時代把文字和影像分開的做法。默片一遇到交代時間或是因果關係,必然借重字幕卡;除此之外,演員只用表情和肢體演戲,沒有對白。賽茲尼克採用底片般的黑色外框,框住文字頁和圖畫頁,有些文字頁的外框還加上反白花邊,一如默片的字幕卡。跨頁的黑白圖是一幅幅鉛筆素描,鉛筆筆觸有種感性特質,灰色層次豐富,適合表現光影效果,製造朦朧氣氛。賽茲尼克取景的鏡頭,類似電影的攝影機,不乏遠觀的大遠景、全景鏡頭,也有近距離的特寫和大特寫,俯角、仰角和水平角度運用靈活,又有力道。文字和圖畫合在一起後,彷若默片時代的電影,只是文字的份量重了許多。

  其實,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刻意把讀者帶進電影院,讀者看到銀幕上的影像由遠至近、由小變大,然後聚焦在主角雨果身上。到了故事最後,電影演完了,影像逐漸變小,終至完全消失,黑底上也出現了「劇終」字樣。這種模擬電影的做法,與小說的內容相互輝映。

  早期電影是這本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因為賽茲尼克將電影導演喬治‧梅里耶寫進故事裡,並且擔任關鍵角色。真實的喬治‧梅里耶在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向被視為表現主義電影的始祖。梅里耶從事電影工作前,先在父母親經營的製鞋廠工作;後來他把工廠的股份賣給兄弟,買下魔術劇場,成為一位魔術師;他也曾親手製作魔術用的機械裝置和拍攝電影的攝影機。這些事實都和小說裡梅里耶自述的生平吻合,而魔術和機械裝置也同時成為小說的重要主題。

  根據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梅里耶無法繼續經營電影片場,魔術劇場也關閉了;絕望之下,他把十七年間拍攝的電影全毀了,靠著妻子擁有的玩具店維生,直到重新被人發掘。之後有人找回不少拷貝的影片,讓觀眾得以再次認識這位電影界的先驅。梅里耶的玩具店在巴黎蒙那帕斯火車站裡,賽茲尼克就是以這座火車站為故事場景。小說中的梅里耶被兩個孩子──雨果和伊莎貝兒──重新發掘;兩個孩子雖是虛構的角色,他們的經歷卻是小說的主軸,尤其是雨果。

  雨果和伊莎貝兒都是孤兒。雨果的經歷更是坎坷,他無依無靠,獨自看守火車站裡大大小小的時鐘,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個機器人身上;為了生活,也為了修理機器人,他不得不偷竊。不幸的遭遇使他不信任別人,把祕密深埋心底。賽茲尼克在後記中說,他寫這部小說深受三部電影影響,其中兩部《操性零分》和《四百擊》都是以不斷受到現實打擊的青少年為主角,描寫他們孤單、封閉的成長過程,並且透過他們的眼光觀看成人世界;而小說中的雨果也是個心思敏感的少年,賽茲尼克讓讀者從他的角度感受失落、恐懼和衝突……,重新「發現」、進而「修復」機器人,成為雨果人生的轉捩點。他從機械裝置中領悟人和零件一樣,在世界的大機器裡各司其職,機器人幫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生命的價值。接著,他又靠機器人提供的線索,「發現」並「醫治」了梅里耶。梅里耶使他明白夢想的可貴,並且幫助他達成心願,成為魔術師。至於特立獨行的伊莎貝兒知道過世的父親是攝影師後,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賽茲尼克把電影、魔術和機械做了巧妙的結合。他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因而能夠準確的描述細節,並且將梅里耶的畫作、早期電影的片段、機器人的構造和火車站時鐘的維護都變成小說情節,也化為明示或是暗喻的素材。電影的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很難體會當初梅里耶看到動態影像的驚詫:「我們坐在那裡,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心中充滿讚嘆。」「……攝影不再只是紀錄靜止的姿態,它還能保存動態的影像……等到大家都擁有攝影機後,就可以拍下自己的親人,不是靜態的,而是有動作、有手勢,還可以收錄他們所說的話;如此,死亡就不代表完全消逝了。」

  今天,銀幕上行進的火車雖然不再令人驚訝,我們卻不得不佩服梅里耶的先見,和他驚人的想像力及豐沛熱情;以現代的眼光觀之,他的電影和圖畫依然具有奇妙的魅力。而魔術師在那個時代,為了表演魔術製造的複雜機械裝置,也使我們對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敬意。在故事的最後,賽茲尼克甚至將自己也比為一個既會畫圖又會寫作的機器人呢!

  因為叔叔的關係,我自小有機會在片場裡穿梭,看過叔叔拍黃梅調、武俠片和文藝片。隨著不停轉動的電影潮流,我發現導演、編劇和演員的人生就像劇中人物一樣起落。我在叔叔的電影裡沒有見著幻想的世界,卻看到了現實生活被放大、被檢驗,他的電影豐富了我對人生的體會。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期待能將譯文獻給我的叔叔──宋存壽導演。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RSS訂閱 | Facebook | Plurk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311號8樓
客服專線02-2712-0369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22:00 假日:9:00-18:00 客服信箱不分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