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和土地公很像,只是土地公管的區域較小,是里長的概念。城隍管的區域較大,從縣市省、甚至國家,都可以是城隍的保護範圍。
城隍爺管陽界,也管陰界。每年鬼門關了之後,城隍爺就會開始出巡,在管區內的主要馬路繞一圈,以提醒那些門關了還在人間逗留的靈,該回家了。
城隍爺和其它神明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衪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只要受賜封,任何人都可以是城隍爺。不同的城隍廟,會有不同的故事、不同日期的生日慶典、不一樣的活動行程。
城隍廟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官立城隍。明、清時期的城隍爺是由朝廷賜封,根據行政區域來立廟,祭拜也要根據朝廷的規矩進行。第二類是從即有的城隍廟分靈出來的。早年,從大陸過來台灣的移民,為了求平安,會把家鄉的城隍爺,分靈帶來立廟祭拜。第三類則是民眾因為一些特別事件,自立的城隍廟。這類城隍的故事,也多了些民間的傳奇色彩,如水鬼變城隍,或是大眾廟(祀拜無主孤魂的廟)變城隍廟。
這是目前唯一一個較完整介紹城隍爺的影片。頻道主來自上海,什麼都談的說書人。
以宗教民俗文化為主的節目,說明城隍廟在七月的工作內容。
全台廟宇中最有名的匾額之一。現存於台灣府城隍廟,昭和年間文物。爾來了可以譯成「你來了啊」、「沒想到你也來了」,或是「你終究也有這一天」的意思。城隍爺日審陽,夜審陰,人或靈不管什麼理由來到城隍爺面前,都是面對自已因果的時刻。
民間習俗裏,主祠無主孤魂的廟,稱為陰廟,像大眾廟、百姓公廟等。城隍廟會被誤認為陰廟,主要因為 城隍爺管陽也管陰,白天衪審理陽間的事,晚天則審理陰間冥府,孤魂祭祀、超渡也會在城隍廟裏舉行。
最早紀錄的城隍爺只負責保護農夫,確認農田灌溉無慮(春秋時期)。到南北朝,才開始有保護城鎮、軍事防禦的能力。元朝朝廷則在首都建立城隍廟,正式以官方的身份,祭拜城隍,城隍爺也開始有保護國家的職能。城隍信仰,經過了唐、宋的流行,明朝將宗教體系與行政區域結合,朝廷依照行政層級,賜封配置相對應的城隍。於是省、縣、市,都變成了城隍的保護範圍。
城隍的角色也跟著民間的需要,不停的變化。 軍事方面,衪保護城池。農事方面,保護農田、農作物。日常生活方面,需要健康、錢財、功名、子嗣,都找衪。城隍也有司法功能,遇到不公不義,冤案需要伸張,也找城隍。在明朝的時候,甚至要求各地方的父母官在到任的前一天夜宿城隍廟,以利城隍託夢。當然,陽間陰間的司法正義,都是衪的職能範圍。
現今的廟宇,由於各神祇分工詳細,城隍廟就為城市的神靈工作的中心,廟裏同時也會供奉相關的陪祀神,方便民眾祈求辦事。不同的陪祀神的組合,也反應出當地居民,在日常生活裏不同的需求。
這十位,都是城隍廟裏,常見的神衹。
城隍爺的配偶。風潮始於元代,廟裏也祭拜城隍爺夫人。台灣的城隍廟幾乎都會配有城隍夫人。中文百科
掌管冥府的司法審判。城隍爺進行初審,之後再交由東嶽大帝複審。維基百科
祭拜地藏王,可超渡死者亡魂。衪是冥府的教主,檢視亡靈生前行為,決定引度西天或是下地獄。維基百科
掌管考試、功名的神衹。有專門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廟。在部份的城隍廟裏,也會一起供奉。維基百科
掌管人間生兒育女的神衹。原型來自《封神榜》故事中金霄、銀霄、碧霄三姐妹。想要懷孕,要拜註生娘娘。維基百科
保護產婦可以在懐孕過程中平安、生產過程順利。衪同時有觀落陰的能力,這方面的需求要找衪。維基百科
又稱土地公,保護家園土地的神。如同里長。是台灣神明中數量最多、最受民眾喜歡的神衹。維基百科
又稱謝、范將軍,因為一個白臉一個黑臉,也稱黑白無常,是城隍爺的左右手。維基百科
冥府的差使。負責捉拿陽壽終了的靈回到冥府,接受審判。維基百科
虎爺是廟宇的守護獸。不管主神是誰,廟裏都會有一個虎爺,守護廟的安全。維基百科
談到城隍爺的書,大眾市場的出版品,市面上只有一本,2006年遠足文化出版的「台灣的城隍廟 」,圖文豐富,除了城隍爺的歷史,也談城隍廟的建築,是非常好的起手閱讀,現在已經絕版,只能在二手市場,或是圖書館可以找到。
針對城隍爺的期刊論文倒是挺多的,在國家圖書館可以找到一百多筆相關的條目。特別推薦的一篇由政大宗教研究所林俞君所著的,「 從城隍廟陪祀神觀察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談的內容豐富完整,最重要的是,讀起來舒爽,少有論文的艱澀感。
閱讀城隍爺的過程中,最令人著迷的是那些民間傳奇故事,會出現在「第一劇場」、「台灣民間故事」這類的電視劇裏的故事:主人公命途多舛,最後因城隍爺的出現,正義得以伸張,生命得以圓滿。劇情依偱著固定不變的模式,毫無驚奇可期,這樣的安排,在現代的小說裏,完全不可能出現。但也因為它的單調與一致性恰好符合了神話、寓言故事可以給予讀者的確定感,再重讀還是滿足。
馬爾杜克( Marduk)為古代巴比倫城保護神,同時也保護商人、農人。隨著巴比倫城勢力的擴大,衪的信仰也擴大。最後變成了巴比倫王國的主神,眾神之神。 維基百科
卜塔( Ptah),古埃及首都曼菲斯城的保護神,也創意、創造之神。和創造有關的人們,也受衪保護,如工匠、藝術家。 維基百科
希臘的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的保護神。雅典城的守護神就是雅典娜( Athena)。衪同時也是力量的代表,以女戰神的形象出現,用力量與智慧保護城市。 維基百科
在非洲西部與海地的巫毒教,力高爸爸 ( Papa Legba)是家園、道路的守護神。同時衪也熟知宇宙的所有語言,需要與眾神溝通的事也可以找衪。 維基百科
印度教裏,普善( Pushan)負責保護道路和旅程。幫助保護人民遠離盗匪、野獸猛禽的傷害。衪同時也是靈魂的指引者,導引靈魂到另一個世界。 維基百科
哥吉拉是日本電影文化裏最有名的角色之一。從50年代初登場的反派角色,隨時間演進,逐漸轉變成東京、日本、甚至全人類的守護獸。 維基百科
長栍為韓國農村裏常見的守護神。以兩根柱子的方式,立在村莊的出入口,保護村莊。造型以簡單樸實的方式,一男一女的方式呈現各別的柱子上。 維基百科
雅努斯( Janus)是羅馬的通道之神,守護著城市的主要出入口。衪有門的意像,所以當衪現身的時候,會有兩張臉望向對立的兩個方向。 維基百科
城市、人民的保護神,在不同文化裏,有不同的加權能力。譬如,埃及是創意能力、希臘是智慧。形象也體現不同文化裏的美學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