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第072集
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書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台大圖書資訊學系林珊如教授相當推薦的一本書,也是在一門課中指定學生必讀之書。近年來林珊如教授致力於推動公共圖書館的活化功能,除了一般民眾外,更應重視銀髮族需求的服務。本集節目中借重林教授圖書資訊學的專業,邀請林教授一起分享本書。
本書英文原文書名:《Palaces for the People》顯示人民殿堂,中文書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則著重「人」,非以殿堂的「地」為出發點,中英文書名有些差異。不過英文書名的副標「How Social Infrastructure Can Help Fight Inequality, 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Civic Life.」點出:現代社會許多國家幾乎都有兩極化的問題,美國有民主黨和共和黨對立,臺灣有統獨問題,甚至公民生活品質是否因受到威脅而有下降的趨勢?書中舉證出許多國家多少都面臨的問題。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提倡一個觀念:「社會性基礎設施」。公共機構是社會性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圖書館、學校、遊樂場、公園、運動場和游泳池。另外,公共領域的綠色空間、教堂和社會團體之類的社會組織,或社會學家所謂的「第三空間」--民眾無論購買什麼都能隨意聚集的場所(如咖啡廳、小餐館、理髮店和書局) 都可算社會性基礎設施。這些「社會性基礎設施」可以扮演許多角色,像是:聚集之地、安全之地、共同學習之地、維繫健康之地、共有之地、共同防災等等。
許多人忽略了公共圖書館是被低估的「社會性基礎設施」,書中論述的幾個部分,在談場地方面,「社會性基礎設施」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就是圖書館。作者所訪問的一位圖書館員安德魯說:「圖書館會從最光明那一面來看待他人。它提供服務時是:假設給人機會,人就會自己追求進步。」林珊如教授則強調圖書館非往昔印像中只是借還書之處,台灣六都陸續建造新總館,如剛落成的臺南,與即將落成的台中新總館。
作者在本書中論及公共圖書館:「是一個聚集之地」,強調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可以讓社區不同年齡層的人們感到自在的學習與社交場所,甚至可以認識新朋友,讓老年人開心地喝茶、吃點心、交談分享生活點滴,這也成為獲得生命交流與獲得重要資訊的場域。急難時更可降低社區高齡者社會孤立與不安全感。
在談安全之地的部分,作者提出「改變會誘發犯罪的環境」來遏止罪行。一些荒廢的空地或廢棄建築容易藏汙納垢,成為社會上毒品、槍械等犯罪的死角。若是改善一些街區設施,民眾就會常到公共領域活動,在街道上關注四周動靜的人會增加,就會減少犯罪的熱點。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指出,要遏止犯罪,最好花錢去改善社會性基礎設施。
在學習上,學子最重要的場域是學校,除了師生之外,學校是否可為人與人、不同族群、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等,舉辦文化活動和特殊節目,強化人際支持網絡,增進話題交流,推動社區發展?校園因為擁有良好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師生經常面對面互動,讓彼此深入認識,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公民參與和社區營造技巧,也能鼓勵他們讀書學習。
社會進步,也讓許多國家意識到建立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例如:冰島政府投資地熱供暖系統,開放公眾溫水池給所有人使用。美國芝加哥警方在警局闢建開放大眾使用的場地,如籃球場。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因國家地狹人稠而研擬可望融合長者與兒童生活圈的多代同堂宅。賓州園藝協會整理了治安不良的廢棄街區四千多塊空地,改造成開放式綠地及小公園,環境綠化因此減少犯罪。
打造「社會性基礎設施」,非指交通運輸、自來水、能源供應等實用導向的硬體基礎建設,而是著重在讓民眾交流、聯繫情感,為民眾建立社區意識、提高凝聚力,不只提供學習新知、保健養生、推動社區文化發展,平時有利於守望相助,發生災難時,也能提供社會救助,擁有後援、扶持的作用。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探討社會性基礎設施影響的諸多面向,對於知識份子、政治人物,或有心改革社會,或解決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者來說,也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