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第34集
談《後真相時代》一書
本書作者海特.麥當納 Hector Macdonald是全球知名的商業說故事專家,他在自序中就預期本書將招來強烈的社會批評。因為他寫此書,是希望喚醒社會大眾關注真相(truth),並凝聚一股廣大的監督力量,嚴格要求政治人物、商業領袖、社會運動人士和其他專業溝通人士,對個人言論的真實性(veracity)負起責任。
大部分議題都具有多重真相,我們可以善用真相號召他人,激發行動,也可以濫用真相,故意誤導他人。真相可以透過各種形式呈現,老練的溝通者正是利用真相繁複的面貌,來塑造我們對於現實的觀感。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利用各種不同真相團結群眾、激勵別人,以及改革社會。只要選擇適當的真相,就能團結一家公司、激勵一支軍隊、加速新科技發展、號召世人支持某個政黨,以及激發整個組織的活力、創意和熱情。
不論是新聞、政治人物演說、廣告、論戰書籍、Facebook的動態消息或是競選刊物,都有許多矛盾真相。當真相彼此牴觸,民眾可能誤解真相,因而做出錯誤判斷與行動。書中舉出許多案例討論,說出矛盾真相誤導民眾的例子,以下提出一個藜麥事件來討論。
說到藜麥,臺灣一般民眾並不十分熟悉,但它卻是美國太空總署宣稱為最完美的地球營養物質,非常適合當太空人的食物。藜麥這一顆富含鎂與鐵的無麩質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於任何穀物。印加人認為藜麥是神聖的種子,尊其為「萬穀之母」。聯合國也歌頌此超級食物,宣布2013年是「國際藜麥年」。藜麥在一陣狂熱後,2006~2013年間,玻利維亞與秘魯的藜麥價格漲了兩倍。本來漲價提升當地貧困農民的生活水準對農民是件好事,但隨即冒出傳聞說北美人與歐洲人貪得無厭,害當地居民再也買不起藜麥,吃不起自己的傳統食物。媒體再報:玻利維亞的藜麥消費量在過去五年來暴跌34%,這種主食已成奢侈品,當地家庭再也吃不起。媒體聳動的標題寫著:「素食者的胃有辦法消化難以下嚥的藜麥嗎?」新聞內容聲稱,對可憐的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來說,如今吃一頓「進口垃圾食物」反而還比較便宜。這些傳聞在世界各地引起回響,導致崇尚健康飲食的人陷入良心危機。
吃藜麥的負面傳聞甚囂塵上,經濟學家發現不對勁,提出另一種說法:「多虧了藜麥,讓大量的外國資金流入玻利維亞和秘魯,其中有不少更回饋在某些特別貧困的地區。何況,在海拔4200公尺的高山上,也種不了多少其他農作物呀!」後來,經濟學家們調查研究後發現,只有0.5%的秘魯家庭把錢花在藜麥上,藜麥在家庭預算中向來不是多麼重要的部分。藜麥消費量下跌34%,較可能是純粹想換口味,吃些別的東西。某個玻利維亞農藝學家亦指出:「十年前,他們除了安地斯傳統飲食外沒什麼好選,現在既然能選,他們也想要吃米飯、麵條、糖果和可樂,他們什麼都想試試。」
每個故事都有許多面向,或者說,任何一組事實都可推論出不只一個真相。每個人都透過不同的透鏡看世界,而這些透鏡多半由我們聽過、讀過的不同真相構成。無論有心或無意,他人的言論或作為都會引導我們對於真相的詮釋與觀看角度。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媒體隨便報導你就隨便信嗎?來看看《後真相時代》這本書,也許會發現,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只是自己想相信的價值觀。
人類與植物都有不同時期的生命連結,園療師搭起人與植物的橋樑,本集節目黃盛璘談起植物、說起園療故事,整個眉飛色舞、如數家珍,不管你懂不懂植物都歡迎收聽,也許下次在路上看到不認識的植物,不再視而不見,說不定願意多看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