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應台灣總督的邀請,來台灣訪問12天。訪問團陣仗之大,超越1921年裕仁訪問歐洲的規模。不到兩週的行程內,裕仁以火車移動的方式造訪西岸主要城市(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東),之後出海到澎湖半天,再回到台北,結束行程回東京。
據說,裕仁抵達台北車站的時候,超過一萬人的民眾聚集到車站附近觀看皇太子。
早年的皇族沒有出海巡訪的慣例,當台灣總督邀請皇太子來訪時,朝野一片嘩然。幾經奏請成行,也成為當年日本內地,台灣島內的最大盛事之一。影片提供者【魚夫】,媒體人出身,出版過一系列城市的建築、旅遊手繪導讀。
李火增是出身在日治時期攝影師,拍攝了大量日治時期庶民生活,街道日常。曾活躍於攝影展,與社團協會裹,戰後逐漸消聲匿跡。多年後,由其孫子將其作品數位化,重新掃描保存,也得以出版問市。
李火增攝影書的影片版,提供者【聚珍臺灣】是一家專門以台灣文化歷史為主題的出版社。出版品包含圖書文具、桌遊等。
裕仁這次途中的席宴,皆採取西式法國菜為主,所有與會來賓,皆需依照禮儀規範,進行餐食。僅有一餐以【台灣料理】為主題,做為變化。皇太子吃完後讚譽不絕。至此,品嚐台灣菜也成為日本貴族來台的必備行程。也因為從外來人的角度看,「台灣菜」裹民族與地域的意義,也得以慢慢的發展出來。
餐飲業者根據史料復刻當年的宴席。廚師從菜名與當時的食材重新設計了食譜。【上報】有相關報導。
百年前的政治大秀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鍾淑敏女士,以館藏的裕仁皇太子行啟相關影像資料中,選件規劃線上展覽:「二十世紀臺灣第一場政治秀:1923年日本攝政宮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影像展」,內容包含「政治軍事」、「經濟社會」、「臺灣特殊人文」、「教育」與「文化思想」等五個系列,從不同視角呈現「行啟」樣貌,一探這場百年前在臺灣的政治性演出...more
太子不好當
12天行程滿滿滿
訪台日程表
-
08:20東京車站出發,前往橫須賀軍港
-
09:55抵達橫須賀軍港,搭船前往台灣。
-
**從東京出發到基隆,行船需五天的時間。途經伊豆半島,和哥山的潮岬、高知縣的土佐灣水道、鹿兒島的佐多岬,再經由沖繩島,到基隆。
-
09:38由高雄車站出發,前往屏東
-
10:30抵達屏東車站
-
10:40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猴工廠拜訪
-
12:09抵達屏東車站,回高雄
-
13:15登高雄壽山
-
16:00高雄御泊所休憇
-
08:10於高雄港搭船前往澎湖
-
15:00抵達馬公,拜訪馬公要港部
-
17:20搭船前往基隆
-
10:00基隆登岸
-
10:10基隆重炮大隊檢閱
-
10:44抵達基隆車站,前往台北
-
11:45於台北御泊所休憇
-
13:05總督府博物館參觀
-
14:15參觀於「圓山運動場」舉行的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
-
16:25台北御泊所休憇
-
10:18前往草山、北投溫泉參觀。午後回台北御泊所休憇。
-
09:09從台北車站出發
-
10:00抵達基隆車站
-
10:20搭船返回日本內地。
跟著裕仁遊台灣
台灣割讓給日本這事,當時的政府發生了兩件令人翻白眼,好氣又好笑的事。
首先是交接台灣的儀式。李鴻章派他的兒子李經方來台灣和日本的樺山資紀交接。雙方原本預定是在台北城內交接,但李經方覺得進城太危險,據說城內秩序潰散,民眾暴動。於是,要求改在基隆外海的船上交接,日方協調無果,也只好照辦。李經方草草簽完約就回航北京,一刻也沒逗留。誰會用這個態度交接?而且交接物還是一個有幾百萬居民的島。工讀生交接檔案夾都比李經方認真。
第二件事是最後一任的台灣巡撫唐景崧。他從全台各地的仕紳搜集財力物力,信謺旦旦帶著大家成立台灣國,由自己做總統,丘逢甲做副總統。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一聽到日本人己經上岸紮營(現今新北市的福隆海水浴場附近),唐景崧連夜從淡水坐船逃回廈門。當時人在南部的丘逢甲聽到總統跑了,發文痛罵他,說要把他煮來吃。幾天後,丘逢甲自己也攜家帶眷跑回廣州了。兩位台灣最高的父母官,其中一位還是清治時期台灣的最高領䄂,在日本軍的影子都沒看到,一顆子彈也還沒打到的情況下,包袱款款就回老家了。什麼樣領袖會這樣對待自己的族人?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怎麼詮釋這樣的拋棄和背叛?
日本人進台北城的過程也很有趣。當時在海灘上紮營的樺山資紀一直沒進城,連清廷自己派來的李經方都沒敢進城了,裹面肯定很亂。那段時間裹,台北城內呈現無政府狀態,到處搶殺掠奪。住在城裹的仕紳們決定主動出擊,寫了一封請願書,請日軍進城維秩序,但沒有一個人敢送。那時候才三十歲不到的辜顯榮,自告奮勇,舉著白旗就去福隆海水浴場。日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你請我進去我就進去嗎?暗地確認了辜顯榮不是間諜後,才進軍台北城,也開始了台灣五十年的日治時代。
1923年裕仁來台灣的時候,日本統治台灣己經超過25年。剛好也可以做為台灣對於日本統治的一個分水岭,在這個之前,台灣人對於日本當局的不滿多以武力抗爭回應,台灣總督也以武官任命,以軍紀管理、穩定政權。但1920年代開始,政策轉向懷柔開放,台灣總督以文官任命,推動行政改革,進行民族的融合。台灣人民的反抗也從武力轉變成體制內公民權的爭取,包括政策在地化、文化開放、政治參與權等。這些努力,在30年代到達高峰,無論社會經濟或是文化藝術,到處都在開花結果。
在台灣持續走向現代化的時候,在東京的裕仁,郤在某個十字路口,轉了個可怕的彎。日本帝國主義讓台灣成了南向擴張的基地,全島動員。武官再度變成台灣總督,恢復軍事化管理方針,接著二次大戰開打,原本的欣欣向榮一夜回歸沈寂。
每次意識形態的轉換,社會樣貌就更替一次,特別是政權交替的這種時候。我們有很多理由可以抺去舊世界留下來一切,以都市發展之名,為了歷史正義的伸張,或是單純回應社會普遍共識。對新時代新改變的嚮往是人性,為了生活穩定發展做的追求、妥協或犧牲,都是值得的。但是,那些能從舊世界裹看到當世的價值,從這些錯置時空的文化財裹看到自己,才是人生智慧,才是世代能量可以累積的所在。
以下的建築物皆是裕仁來台12天行程裹,所拜訪過的地點。部份己經拆除,部份還在,有些甚至仍維持著百年前的功能,譬如「新竹車站」。建物的歷史,空間內發生的人事物都還在。只是在不同作家的筆裹,有天壤之別的描述。跟著裕仁,2023年重遊台灣的同時,我們也尋找不同的作家筆下的台灣、像一個愚人一樣,重讀台灣史,也重新認識自己。
天皇路上的歷史風景
大正體弱多病,1921年開始,裕仁即以攝政王的身份,管理國事,一直到1926年正式登基,年號昭和。昭和天皇初期還是延續著大正天皇的開放懷柔政策,台灣的社會建設、文化藝術都有相當大的成積,一直到1936年,開始變調。
1920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以政治改革、社會批判為目標的《台灣青年》雜誌,於東京創刊,。
1921
大正因病,由裕仁親王擔任攝政宮。
林獻堂等人成立【 台灣文化協會】,以消除內台差別,台灣自治為訴求。
1922
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尤利西斯》出版上市。
日本共產黨成立。
台灣縱貫鐵路海岸線全線通車。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進入蘇聯時代。
1923
李登輝出生。
【台灣行啟】:裕仁皇太子開始12日的訪台行程。
內田嘉吉就任第九任台灣總督。林獻堂等人發起「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總督動員全台警力進行拘押詢問,隔年相關人等被判無罪,內田嘉吉也告病辭職。
關東大地震:8.1級的地震,造成10萬人死亡,4萬人失踪。
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出版上市。
1924
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
影響了20年代文藝發展的《 超現實主義宣言》首次發表。
E. M. 佛斯特的《印度之旅》出版上市。
伊澤多喜男就任第十任台灣總督。上台時表明自己是「台灣人的總督」。最大的政績為成功的將台灣米推進日本市場,米的外銷也於當年首次超過蔗糖,成為首位。
1925
台灣青果株式會社成立,負責香蕉鳯梨橘子等生鮮水果出口。
孫中山因肝癌於北京逝世。
日本全國施行【治安維持法】:禁止改變國體,禁止否定私有財產制的結社及政治運動(針對共產主義)。
NHK開始放送。
1926
賴和開始發表白話文小說。
花蓮到台東的鐵路全線開通儀式,於花蓮玉里舉行。
末永仁與磯永吉研發的新品種米【蓬萊米】正式發表問世。
文化書局於新竹太原路成立。由蔣渭水經營,以進口文化、思潮相關書籍為主。
大正病逝,裕仁繼任天皇,改年號為【昭和】。
1927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出版《存在與時間》影響20世紀的哲學發展,如存在主義、解構主義。
首家紀伊國屋書店於東京新宿開幕。
台灣民眾黨於台中成立。是日治時期,由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
中央書局於台中市成立。由林獻堂等人所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推動,為當時資金與規模最大的書店。
昭和金融恐慌:1923年關東大地震導致銀行產生龐大的呆帳,中小銀行因不景氣影響導致經營狀態惡化,社會因此產生金融危機。
第一部有聲電影 爵士歌手問世。
1928
台北帝國大學成立。
川村竹治就任第十二任台灣總督。
建功神社(今台灣藝術教育館,位於台北植物園內)完工。為了祭祀因公殉職的招魂社,也有台灣的靖國神社之稱。
霧峰林家的林獻堂完成環球世界378天之後,出版《環球世界》。
徐志摩代表作《再別康橋》出版上市。
日本皇族來台訪問,在台中遭到朝鮮獨立運動人士刺殺未逐。史稱 台中不敬事件。
1929
石塚英藏就任第十三任台灣總督,隔年十月發生霧社事件,因而辭職。
美國股市崩盤,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
台北放送局完工,開始放送。
嘉南大圳完工。八田與一設計,為當時東洋最大的埤圳建設。完工後,嘉南平原水田成長30倍,總產量增加4倍,60萬的農民受益。
1930
【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大會,由林獻堂召集,以促進台灣地方自治制度為目標。
《三六九小報》創刊。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出刊。以白話文、台灣話文,以歷史與詩為主要內容。
臺灣總督府癩療養所樂生院(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落成。
霧社事件: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的統治,趁霧社小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擊日本人。
1931
太田政弘就任第十四任台灣總督,幾個月後,因東京內閣改組而下台。
東京台北飛機首航,途經福岡與沖繩,花了十六小時。
中華民國駐台北總領事館,在台北成立開館。為日治時期,為中國在台的外交領事館。
日本於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因鐵路發生爆炸,日軍以保護自身權益為由,出兵滿州。同年11月底,佔領整個東北地區。
1932
《南音雜誌》創刊。以白話文出版的文學刊物。由莊垂勝,賴和等人,於台中創辦。葉石濤,稱之為「台灣文學史上最有份量的一本文藝雜誌。」
中川健藏就任第十六任的台灣總督。任內推行「內台共婚」,辜顯榮也於東京以貴族院議員入閣,同時舉辦台灣的第一次選舉。
第十屆奧運於洛杉磯舉辦,張星賢代表日本參加男子400公尺中欄,獲得第四名。為第一位參加奧運的台灣人。
台灣民主黨於中國廣州市成立。以民族自決、台灣獨立為、推翻日本統治為號召。
滿州國1932年3月9日在長春成立,以清遜帝溥儀為執政,年號大同。同年9月和日本政府簽訂《日滿議定書》,日本承認了滿州國的合法性。
1933
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推出台語唱片《望春風》、《雨夜花》,由純純主唱。
台灣米在大阪掛版上市。台灣米出口量佔總產值的50%。
希特勒受任為德國總理,納粹黨宣布其他政黨為非法組織,清除國內政治反對力量。
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認定滿州是侵略戰爭,日本是侵略國家。三月底日本宣布退出國際聯盟。
1934
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工運行。
台陽美術協會成立。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等人,於台北成立。開敫了台灣新美術運動。
1935
川端康成於報章雜誌首次發表《雪國》。
台灣發生規模六級的地震,震央在台中東勢附近,上千戶房屋受損,災民達20萬。
台灣合同鳯梨株式會社成立(戰後改為台灣鳯梨公司以台鳯牌鳯梨罐頭為名),合併眾多罐頭工廠。
台北松山機場完工。
慶祝始政40年,舉辦為期50天的台灣博覽會。開幕式出席政要各界人士達三千人。參展品目達30萬件,海內外參觀人數總次達兩百七十六萬人次。
1935年庄協議會由全面官派改制為半官派半民選,當年11月22日台灣舉行第一場選舉。
1936
台北福岡、台北大阪航空航線正式運營。
小林躋造就任第十七任台灣總督。以「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三原則統治台灣。同時推動皇民化,鼓勵台灣人改日本姓氏、寺廟改建神社等。
日本發生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行動【 二二六事變】,多位軍官帶領士兵,對政府官員們進行刺殺,發動政變。
日德簽訂【反共產國際協議】,反對蘇聯與共產國際。義大利於1939年加入。軸心國的雛形逐漸形成。
1937
史坦貝克《人鼠之間》出版上市。
盧溝橋事件:中日戰爭全面開打。
1938
台灣總督為了推廣皇民化,公佈【一庄街一寺廟】方針。
台北圓山兒童樂園開幕。此為台灣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一座超大型遊樂園區。
1939
漫威漫畫創刊號上市。
雷蒙.錢德勒以私家偵探馬羅做為主要的小說《大眠》上市。
東沙島,太平島納入高雄州。東沙島附近是全世界船難最多的地方之一。
希特勒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
長谷川清任第十八任台灣總督。推行皇軍計劃,志願兵全島動員,女性也加入計劃。
東京原訂舉辦第十二屆奧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辦。
1941
嘉義發生規模7.1級大地震。雲嘉南地區上萬戶的房子倒塌,約一千人傷亡。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
【曼哈頓計劃】啟動,由美國主導,研發核能武器。自此各國展開核武器競爭。但美國至今仍是唯一發動核彈攻擊的國家。
《安妮日記》裹,安妮一家人開始躱進閣樓的暗室裹。
1943
《存在與虛無》出版上市。沙特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存在主義思潮最重要的一本作品。
美軍對新竹航空區域展開轟炸。
1944
美軍對台灣全島展開轟炸。
安藤利吉任第十九任台灣總督。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安藤以戰犯的身份遭到逮捕,押送上海拘禁。1946年4月29日於窂裹服毒自殺身亡。
1945
美軍再度對台北、台中、嘉義展開轟炸。
《亞細亞的孤兒》完稿,吳濁流筆下的台灣人在台灣受到日本當權侵壓,到中國後又被當成日本人間諜的故事。
美軍出動120架轟炸機,再次對台北展開轟炸。總督府、總督官邸、台灣銀行等,都遭到毀損。
美軍於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25萬人死亡。二次大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