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微境殺機 

作者: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理查.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
譯者:李靜宜&連正世
定價380元 特價300元 

2008年11月,麥克.克萊頓因癌症猝逝,留下了只完成三分之一的新作,家屬和出版者經過仔細評估挑選之後,決定由另一位暢銷書作家繼續完成這本書。

「當我第一次讀到麥克.克萊頓這份未完遺稿時,我可以實際感受洋溢在字裡行間的興奮,」接手完成《微境殺機》的理查.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這麼說,「這本小說凌駕克萊頓之前的成就之上。生性熱愛冒險的他帶讀者進入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不可思議的世界,對我來說,要完成這部小說的創作是一個難以拒絕的誘惑跟挑戰,最大的動力來自於向這個時代最有遠見和創意的作家致敬!」

大自然與科技的對抗,是克萊頓作品一貫的關注,卻總有出人意表的角度。由科普作家普雷斯頓完成這充滿懸疑冒險、結合科學知識,而且讓人脈搏狂飆的《微境殺機》,是一部深奧微妙又具娛樂性的大師級作品。

人物介紹

七個被縮小的哈佛大學研究生, 面對一個充滿昆蟲、蜘蛛、蜈蚣、蝙蝠、鳥類、植物的巨大雨林, 他們沒有任何防衛武器,只能靠著自己的專業知識,設法逃生……

■ 李克.哈特(Rick Hutter):民族植物學家,研究原住民族所使用的藥物
■ 凱倫.金(Karen King):節肢動物學家(專精蜘蛛、蠍子與蝨),精通武術
■ 彼得.傑森(Peter Jansen):研究毒液,以及蛇與昆蟲的毒液作用
■ 愛瑞卡.摩爾(Erika Moll):昆蟲學家和鞘翅目昆蟲學家(甲蟲專家)
■ 艾默.辛夫(Amar Singh):植物學家,研究植物荷爾蒙
■ 珍妮.玲恩(Jenny Linn):生物化學家,研究費洛蒙,亦即動物與植物所使用的信號氣味
■ 丹尼.麥奈特(Danny Minot):博士生,正在撰寫論文〈科學的語言學編碼與典範轉移〉


故事大綱

三具屍體在檀香山一間上鎖的辦公室裡被發現,現場沒有打鬥掙扎的跡象,三人身上布滿狀似雷射刀切割的細微傷口,唯一的線索就是其中一名死者剛去過納尼金科技公司,那裡沒有任何警報系統或是保全人員,不過卻有一批大大小小、讓人讚嘆的精細機器人。

在歐胡島蒼翠茂盛的森林裡,一種創新的科技正被引進生物探勘領域,這項革命性的發展牽動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成千上萬的細菌種類可能被發現,將有助於開發前所未見、價值不斐的藥品及其他應用。

來自麻州劍橋大學七位在生化領域有優秀表現的研究生,接受了納尼金科技公司的招募邀請,到夏威夷一處神祕的微生物科學實驗室,將加入一項「開啟科學新疆域」的計畫。當他們到了歐胡島的雨林,這些年輕的科學家被推入危機四伏的荒原之中,唯一擁有的武裝就是他們對自然界的知識。他們發現自己追尋的科技非常基本又難以控制,為了生存,必須利用大自然中蘊含的原始力量。

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 1942-2008)

生於芝加哥,17歲首度投稿至《紐約時報》就被採用,一心嚮往文學之路,於是進入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來轉念考古人類學,畢業後進入醫學院繼續深造,並曾在著名的沙克生物研究所做研究。

1968年以Jeffery Hudson為筆名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死亡手術室》,就獲得年度最佳懸疑小說艾倫坡獎,其後四十年的創作生涯共寫出包括《海盜經緯》、《NEXT危基當前》、《恐懼之邦》、《奈米獵殺》、《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桃色機密》、《火車大劫案》、《剛果驚魂》、《旭日東昇》、《地動天驚》、《天外病菌》等雄踞排行榜的17部暢銷小說,以及《旅行開麥拉》等4本非小說著作和《龍捲風》、《鑽石宮》、《八號房禁地》等5部電影劇本。由於小說中融合了最新的科技知識與豐富想像,筆法驚悚而震懾人心,故有「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美名。

克萊頓才華洋溢,膾炙人口的作品風行全球,被翻譯成30種語言,銷售超過一億五千萬本;其中13本更改編躍登大銀幕,屢屢刷新票房賣座紀錄。他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軍,也是知名的導演和製片,其所擔綱編劇的熱門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也曾榮獲包括艾美獎等多項殊榮,並於1994年創下電視影集收視率、電影票房及小說暢銷排行榜「三冠王」的空前紀錄。他不幸於2008年11月因癌症逝世,本書為他猝逝前未竟之作。
 

理查.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自1985年開始為《紐約客》雜誌長期撰稿,作品《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曾高踞《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排行榜61週,並改編為電影《危機總動員》,與他的另外兩部作品《試管中的惡魔》(The Demon in the Freezer)及《眼鏡蛇事件》(The Cobra Event,遠流出版)並稱「黑色生物學三部曲」,備受好評。也寫過紅杉林攀樹人的故事《爬野樹的人》(The Wild Trees,遠流出版)。

普雷斯頓多才多藝,他曾獲頒麻省理工學院「麥德莫特人文類獎」、美國物理學會科普寫作獎、美國海外新聞協會獎「最佳環境議題報導類」,也是迄今唯一榮獲美國疾病防制中心「防疫鬥士獎」的非醫師人士,曾經擔任獸醫,美國天文物理學會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

普雷斯頓個人網頁:www.richardpreston.net
     

【前言】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

二○○八年,自然學家大衛.艾登伯祿(David Attenborough)對現代學童無法辨識在大自然所發現的植物與昆蟲表達憂心,因為前幾個世代的孩童向來都可以辨識無礙。看來現代學童遠離了和大自然接觸的經驗與在大自然裡嬉耍的機會。可以歸責的原因很多:都市生活、缺乏開闊空間、電腦及網路、沉重的課業。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再親近大自然,不再有和大自然直接接觸的經驗。在西方世界更加重視環境,建議採取更積極的步驟保護環境的此刻,這個現象著實充滿諷刺。

為孩子灌輸正確的環境意識是綠色運動的宗旨,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孩子去保護他們根本就一無所知的東西。不容否認的,這也正是過去許多立意良善卻導致環境惡化的政策之所以產生的主因。美國國家公園的變質即是一個顯例,美國森林野火防範政策也是一例。如果大家不能真正瞭解他們所企圖保護的環境,就不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政策。

問題是他們以為自己瞭解。有人或許會說,新世代學童對事情會更有把握。別的不說,學校教導他們任何的問題都有解答。只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年輕人卻發現生命的許多面向都是不確定、神祕,甚至無法探知的。如果你有機會在野外玩耍,有機會被甲蟲的噴液噴到,有機會用手指抹掉蝴蝶翅膀上的顏色,有機會看著毛毛蟲結繭……,你必定會感受到神祕與不確定感。你看得越多,自然界就越神祕,而你也會越明白自己所知甚微。除了大自然的美麗,你很可能也會體悟到大自然的豐饒、揮霍、侵略、無情、寄生與殘暴。這些特質都無法在教科書中完整傳達。

直接接觸所能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或許是:擁有諸多元素與互聯關係的大自然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因為我們無法瞭解,也無法預測其行為。假裝我們可以,就像假裝自己可以預測另一個複雜的體系──股票市場,都是癡心妄想。如果有人宣稱自己可以預測股票市場未來幾天的發展,我們知道這人不是個騙子就是個郎中。如果環境學家也宣稱可以預測環境或生態系的發展,我們卻還沒學會把他當成冒牌預言家或傻瓜看待。

人類與複雜系統的互動非常成功。我們向來如此。但我們是透過管理,而不是宣稱自己瞭解來進行的。管理者與系統互動:他們採取某些行動,等待反應,然後再採取其他行動,努力取得他們所想要得到的反應。這是個永無止盡循環不休的互動,因為我們承認自己並不知道系統會怎麼做-我們只能等著瞧。我們或許會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預感,也常常猜對了。但是我們永遠無法確定。

和大自然的互動,我們沒有確定可言。而且永遠不會有。

那麼,年輕人如何獲得大自然的經驗?最理想的情況是在雨林裡待上一些時日──那廣袤豐沛、不適難安、處處驚險,卻也美麗非常的環境,馬上就會讓我們拋開先入之見。

未完

——麥克.克萊頓 2008年8月28日

克萊頓總是比別人(包括科學研究者)更能看到未來,所以正如他生前最後一本書的書名《NEXT危基當前》所涵示的,我很想知道他正在想什麼?他的下一個警世預言,會指向哪一個科學領域?
……想像你自己縮小了100倍,和螞蟻易身而處,那時候,螞蟻對你而言是「巨大」得不得了的動物,你能和牠對峙嗎?即使你仍擁有對螞蟻的科學知識,也知道螞蟻的各項特徵,又能怎麼樣呢?牠之於你,是大巫對小巫,你能奈牠何呢?只有克萊頓才有能力把微觀世界的人性描繪得那麼精采。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我很喜歡麥克.克萊頓的小說,除了令人不忍釋手的精彩之外,文章中總是有最豐富的知識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總覺得他的許多科幻小說並不只是在預測未來,而是在防範現在,值得我們深思。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克萊頓是影響我開始寫作的重要作家。……他的影響力不單止於給旁人靈感,他的書也是如何講述故事的最佳實例教學。當我開始奮戰第一本小說《Subterranean》(一本有關地心歷險的科幻小說)時,書架上總是備著一本《侏羅紀公園》……《微境殺機》書中有所有你可以期待的克萊頓式小說元素──而且還有更多值得期待。最重要的是,這本合力之作讓科幻大師克萊頓留給後人的榮耀持續閃耀。
──《聖骨拼圖》作者 詹姆士.羅林斯(James Rollins)

 

克萊頓死了,但是這件小事並未使他離開排行榜……這本小說(《微境殺機》)第一週就打進第六名,是一本典型高潮迭起的克萊頓式小說。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普雷斯頓與《侏羅紀公園》的作者搭配得真好,兩位作家的書迷都會非常滿意這部作品。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微境殺機》將擁有百萬讀者,鼓勵大家思考這個分不清恐怖與美麗的世界。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恐懼──無論是來自暴怒的恐龍、失控的電腦或是外星病毒,都佔據了克萊頓作品的核心位置……這一次,讀者也將再度體會那真實的恐懼。
──英國《電訊報》(Telegraph)

每一個驚險場面都以散文風格琢磨得恰到好處,大部分的角色各懷絕技,像是為了改編成電影量身打造。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小說家理查.麥特森約五十年前發表了《不可思議的縮小人》,我們至今無法遺忘電影《聯合縮小軍》與《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的種種特效成果,但是克萊頓與普雷斯頓比其他人更懂科學,……因此也更能精確具體將縮小人類面臨相對巨大的昆蟲和植物帶來的威脅危險寫入科幻小說中。……無疑是克萊頓懸疑冒險小說的另一大作,感謝普雷斯頓讓我們有幸能擁有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書評(NPR Books)

     

麥克.克萊頓一直是我崇拜的作家,他的每一本充滿科學見解(詮釋、批評、預言、警告)的科幻小說,都曾經讓我廢寢忘食,一方面當然是他創造的故事情節離奇,引人入勝;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想像力,總是令讀者(包括嚴謹的科學家)大開眼界,而且引述文獻,緊緊抓住實驗的證據,把遙遠的臆測巧妙轉換成當前的危機,讓讀者不得不屏息以待,故事裡的主角如何以更高的智慧去化解前所未見的困境。

——曾志朗


NEXT危基當前

比《侏羅紀公園》更驚悚的「基因失控的世界」,它不是未來,而是現在!
定價380元 
 
恐懼之邦

一部前所未有的科技政治驚悚小說,克萊頓最受爭議的作品。
定價420元 
 
奈米獵殺

沒有良心的把關,高科技會變成浩劫,而不只是預告。
定價320元 
 
火車大劫案

一樁震驚維多利亞時代的世紀大劫案!一個善於破解人性密碼的犯罪金頭腦!
定價280元 

 
 
 

死亡手術室

一樁震驚維多利亞時代的世紀大劫案!一個善於破解人性密碼的犯罪金頭腦!
定價320元 
 
終端人

他們說這手術可以拯救我的心靈,可我卻變成一部天殺的機器……
定價280元 
 
海盜經緯

加勒比海風雲傳奇,一場充滿慾望的華麗冒險與奪寶行動!
定價320元 
 


眼鏡蛇事件

紐約遭受基因改造病毒攻擊?一本嚇壞柯林頓總統的小說。
定價380元 
 
爬野樹的人

人類與千年紅杉的奇遇,生命與神秘森林的美麗對話。
定價350元 
 
直覺

科學界的「白色巨塔」──科學菁英的直覺究竟是天啟,還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
定價350元 
 
迷走亞馬遜

Discovery頻道【逃出鬼門關】系列影片──〈亞馬遜叢林餘生〉原著故事。
定價300元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合作計劃 | 徵人 | 客服信箱 | RSS訂閱 | Facebook | Plurk | TAAZE行動版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 北路311號8樓
客服專線02-2712-0369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22:00 假日:9:00-18:00 客服信箱不分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