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萬,25年老公寓變人文風格居家

每個初次拜訪我們家的客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你們家好有文化氣息呀!」
還有人說:「坐在客廳裡,就像是坐在充滿書香的咖啡館,有藝術還有音樂環繞!」
不知情的人總是會接著問:「花了百萬裝潢費用?」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省錢家族怎會花大錢來裝潢呢?當然要用最小的預算,打造最豐富的心靈生活!這些做法看似花了大錢,其實可是有「撇步」的喔!

話說我們原本住在南港二十四坪的電梯華廈,有小孩之後,發現空間小了一點,於是決定換屋。

我們了解自身的經濟實力,在台北市只能以中古公寓為目標,靠著裝潢來打造自己的夢想窩。所以除了房價,另一個要斤斤計較的是內部裝潢預算,三房兩廳兩衛、約三十坪出頭的房子,不含換管線和防水,必須壓在五十萬元以內,也就是每坪裝潢費只有一•五萬。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看了許多房子之後,終於看上一間屋齡約二十五年左右的三十三坪舊公寓,立刻愛上它的方正格局。原屋主為了賣好一點的價格,重新粉刷牆壁,兩間浴室也換上全新設備,第一時間就覺得清爽,之後這些整修費用就可以省下來。

接下來,就是根據我們的需求,一起討論出最省錢也最實用的做法。我們找來設計師朋友幫忙解答專業問題。他東測西量之後,單刀直入問我們打算住多久?因為居住時間長短會影響到裝潢方向。我們的答案當然是一輩子囉!

經過不斷討論,最後決定裝潢方向為「輕裝修」。所謂輕裝修,就是把預算放在最在乎的「重點」就好。這時就必須慎重思考:哪裡才是「重點」?

1.中古屋的外部補強和動線規劃
為了安全起見,中古屋通常必須更換老舊的水電管線,外牆也有滲水問題,必須做防水。這些費用就已經占去預算的大部分。

2.改變格局和動線,加強採光及通風
由於房子位於二樓,採光不良,為了引光入室,我們打掉原來隔在客、餐廳之間的牆,讓光線延伸至室內。原本玄關進來的陽台也打掉,讓客廳直接面對戶外。
原本廚房的門位置也改到餐廳這邊(原本門在與主臥室共用的牆上)。如此不但能多出一個房間作為主臥室,更讓前後窗的空氣能夠流通,光線也更明亮。

3.以「一天之中花時間最多的空間」為考量
偉明爸提出用「一天之中花時間最多的空間」來決定重點區域。結果,慧馨媽花在廚房的時間最多,除了做料理,也想在廚房閱讀及聽音樂;偉明爸則是工作室。

有了具體方向,終於開始動工!設計師先找工人來敲牆,還請來他的御用木工師傅,訂作工作室書櫃及廚房的間接照明天花板,唯一的缺點就是施工時間會拖很長(畢竟師傅會先以利潤高的工地優先,有空才來幫忙),就這樣,我們展開以時間換取金錢的裝潢大作戰!整個工程總共花了五個月才完成!

除了大型工程,內部裝潢像是燈具、地板材質與顏色、窗簾款式、熱水器、冷氣等家具採購,也因為要省預算,樣樣都得親自挑選、比價。這些採購清單,我們都先自行去外面商家比價,然後詢問設計師好友的配合廠商,看哪邊比較便宜才購買。像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大廚房,特別選用台灣製造品牌,並且是根據廚房尺寸量身訂作,原價二十萬,卻因為是最後一組,用成本價十二萬買到!

總算,辛苦獲得了美麗的果實!我們的新房子,除了客廳、餐廳、廚房等公共空間,還有主臥室、女兒房,由於偉明爸和慧馨媽的工作關係,也另外規劃出工作室,以及鋼琴房兼教室,讓家長們可以在此開英文和美術課!當有客人造訪,還能當作客房使用。在三十三坪空間裡,創造出最大機能!

與設計師好友結算整個裝潢工程費用,扣除將近四十萬重換水電管線及外牆防水,室內裝潢約為五十萬。雖然好友堅持不收設計費,我們還是多給了五萬元,感謝他的鼎力幫助!
誰說一定要花大錢裝潢房子,才能有好生活?每當全家並肩在明亮的廚房裡,享受著手作料理,聽著美妙音樂時,會發現真正珍貴的,是透過親身參與,那種自己與房子之間的微妙情感連結。

這就是我們溫馨的家,一個客人進門會稱羨的家。

重換水電管線及外牆防水:40
室內裝潢(打掉兩面牆,購買廚房櫥櫃、兩個超大工作室書櫃及玻璃門、兩個陽台採光罩、三個衣櫃、全室內超耐磨地板、廚房的拋光石英磚地板、廚房天花板、浴室乾濕分離拉門、七個氣密窗、全牆面粉刷、燈具、窗簾、大門、浴缸、熱水器、冷氣三台、沙發):約50
設計師友情贊助設計費:5

花費:約95
獲得:充滿人文風格與藝術氣息的溫馨居家

搞清楚「需要」和「想要」
幾年前,收到某間出版社寄來的書稿,希望能在我們的部落格上推薦,這本書名叫作《一英鎊過一天:一個意外的人生》,作者是一位英國代課老師,她的弟弟預計在一年後結婚,身為姊姊當然想送他一份結婚禮物,可是這份禮物必須花掉她一千三百英鎊(約台幣六萬多),相當於她年收入的七分之一!以她當時的生活方式根本買不起。

於是,她訂了一個大膽又瘋狂的省錢計畫,規定自己一天只能用一英鎊(約台幣五十元)。所有的朋友都覺得她是在開玩笑,在物價這麼高的英國,一英鎊頂多只能買一條麵包,大家都覺得她不出幾天就會放棄。沒想到,她真的做到了!如願在弟弟結婚當天送上這份大禮。
不只如此喔!在省錢計畫大作戰這段時間,作者的價值觀逐漸轉變,生活變得更簡約,還讓她認識了人生的另一半!從此之後,她從人人稱羨、光鮮亮麗的都會女子,變身成長居鄉下的快樂農婦,表面上她好像什麼都沒了,實際上卻擁有了全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有錢也買不起的東西──一個快樂而富足的人生!

這本書非常好看,不只描述許多「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省」的撇步,更好看的是透過簡約的生活,看到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轉變,給我們相當大的啟發。

看完這本書後不久,陸續看到幾則提倡「百元生活」的相關新聞,原來是倡導樂活簡約的團體,為了讓人們設定一個努力的目標而推廣的「新生活運動」。一百元台幣約為於兩英鎊多,台灣物價沒有英國這麼高,這位英國老師能做到,台灣人應該更容易!

從這天起,「百元生活」幾個字就一直放在我們夫妻倆心裡。

有一天,慧馨媽突然說:「其實我們早就已經在過『百元生活』了啊!偉明爸每個月上下班的車錢,加上中午吃飯的錢,差不多三千塊;我們家的水、電、瓦斯及電話費這些固定開銷,每個月大約一千元;平常吃的、用的,加起來大約三千元;慧馨媽的零花錢加上女兒學費兩千多……這些全部加起來九千多吧!算一算,一家三口、每人每月只花三千塊,每人每日不就是一百元嗎?」

會有這樣的成果,是因為我們分得清楚: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不會衝動消費,所以能有效控制不當的浪費,但很多家庭卻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

有一次,北市社會局請偉明爸去演講,對象是「經濟弱勢」族群。演講完之後,有一位太太很著急的請我幫忙想辦法,她全家對省錢是有共識的,卻因為找不到一個標準總是吵翻天。
聽完她家裡的消費狀況後,心裡馬上浮現「百元生活」這個字。她是四口之家,不如規定每個人每天只能花一百元,一個月三千元,四個人就是一萬二,水電瓦斯、第四台及電話費全包在裡面,扣掉這些基本開銷之後除以四,就是每個人這個月的零用錢,剩下的就存起來,早晚有一天可以擺脫貧困。

半年後,又在另一個演講上遇到那位太太,她聽了我的建議後覺得很有理,和全家溝通取得共識,每天早上,每個人都來向她領一張百元鈔,遇到大筆金額支出,像是繳學費,就專案申請「特別費」。實行半年後,不但有效降低多餘的浪費與消費,更讚的是,全家的價值觀也產生了變化,生活非但不痛苦,反而找到更多快樂!

為何會這樣呢?大家可以做個簡單的實驗,下表列出了一個上班族,口袋裡有一千元和只有一百元的時候,消費行為會有很明顯的差異:

比較項目

口袋裡有一千元的千元小姐

口袋裡只有一百元的百元先生

早餐

到早餐店吃「活力套餐」配飲料,一百多元。

在家裡自製兩片土司夾一片火腿或蛋,十元。

上、下班

自己開車或騎車,來回五、六十元可以到達,若是趕時間的話就搭小黃,提高為三、四百。

搭大眾交通工具,而且要算好轉乘最便宜的組合,來回三十元之內,不然就騎腳踏車,○元兼健身。

中餐

通常和同事一起吃一百多元的套餐,餐後還會在路上多點一杯飲料,加起來一百五十元。

帶便當,成本二十元,用公司微波爐,喝公司開飲機的水或免費茶包。

下午茶

同事一起叫炸雞排或蔥油餅,再加一杯飲料,一百元。

努力工作,老闆、同事都說讚。

晚餐

下午茶吃太飽,隨便吃個路邊攤,五十元。

回家自己開伙,兼顧營養,三菜一湯成本四十元。

逛街

回家路上看到一件一九九特價衣服,看一看口袋裡剛好還有兩百元,很開心就買了,還以為撿到便宜,明天剛好可以穿去公司。

Window Shopping,遇到想買的東西時,看到自己的口袋可能只剩五元,就會想到其實家裡已經有了呀!

一個月後,同樣月入五萬的兩個人,千元小姐的生活費超過三萬元,百元先生只花掉三千多,誰能提早完成自己的夢想,享受富足、快樂又健康的人生呢?

他們兩人的差別在哪?只有一個關鍵,就是有沒有先想清楚: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透過實行「百元生活」,每天只能花一百元,會強迫自己在消費時先思考:「這是需要還是想要?」往往能有效杜絕不必要的浪費,把錢花在刀口上。

肚子餓了要吃飯是「需要」,下午茶吃炸雞排、滿足口腹之慾是「想要」;搭公車或捷運上下班是「需要」,搭小黃是「想要」;買衣服是「需要」,但家裡衣服夠多了,再買一件是「想要」。如果了解這個道理,就能徹底實行「百元生活」,富足又快樂的生活,離你不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