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520
《雙數/MIDVA》是一個有別於以往的嘗試,也是張雍二O一O年六月才開始的拍攝計畫。這次他將鏡頭反轉過來,從每天眼睛一睜開的日常生活裡感受焦點的刻度,在身旁親近的人們身上思索攝影時景深的縱長;而張雍也開始學習一個全新的語言:斯洛維尼亞語。斯洛維尼亞語有所謂的「雙數」,即單數之外,兩個的時候要用雙數,三個以上才是複數。中文翻譯「我們倆」的MIDVA是這個雙數的主格;主詞若是「雙數」,之後的動詞也要配合作變化,與單數或者複數的型態皆不同,這確實是斯洛維尼亞語法最獨特之處。

張雍透過文法上「我」與「我們倆」這樣單數與雙數的練習,驚奇地發現,生活中那些看似最平凡的事物,也有其獨特的神奇。這樣的體會,讓他聯想到攝影同樣迷人的世界:每一格影像其實都是最獨特的瞬間,是攝影師與故事裡不同人物的一種 「雙數/MIDVA的相互呼應」。每一個「我們」所指涉的瞬間,都是拼圖上預先被安排好位置的左右兩邊,攝影師的工作說穿了,其實就是替這兩塊拼圖找到相對應的點線面,以最誠懇的心情溫柔地將原本隸屬於兩個不同現實的世界,透過輕按快門來進行雙數連結。MIDVA這個介於單數與複數之間,另一個「雙數」的出現,在人們習以為常的人際關係網路界面,更細心地梳理出各種親密關係不同層次的沈澱:張雍與懷孕挺著大肚子的女朋友,後院的那棵樹和他,他與對面的那位凝視遠方的乘客,乘客在車窗上倒影以及拿著相機的張雍.....等等,雙數提醒著不同的視野,觀看與被觀看不必然是存在於截然不同的世界。

看待拍照的角度是這樣,面對生活的態度亦如此。歐洲這幾年的訓練讓張雍相信攝影是一輩子的志業,最嚮往的攝影是與生活緊密的連結。那看似平靜的方寸世界,裡邊的深度延伸至無限遠,一直伸展到另一端我們腳下正踩踏著的,這個深不可測的現實世界......這也是張雍目前正在巴爾幹半島北端斯洛維尼亞進行的練習,透過一格一格畫面的累積,不僅紀錄著那些別具意義的生活點滴,同時也發掘了更多觀看周遭世界以及內省自己生活的諸多可能性;像童年熱衷集郵的那股熱情,透過收集更多種雙數/MIDVA的組合同時培養耐性,靜下心來規劃下一段生活裡的旅行。

 

海上花-少年 張雍

在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海上花》裡,那個迷戀於青樓的青澀少年,多年之後再見面時,已無法相認,他已是沉穩內斂言語不多的攝影家。由他的真誠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這些年來的成長

他經歷了人的一生中無法重複的的經驗,他離開了他認識的人,他也離開了關心他的人與他關心的人。他毅然的投身於一個遙遠陌生的國度與文化之中,像苦行僧一般,走向他人生的取經之路。

他就是張雍。第一次看見他的作品,是他用了七年的青春時光留下了一些印記。在他的攝影集裡《蒸發》《波希米亞六年》那些看似普通的影像,卻留下了無限想像的內容。看那些影像時,我不斷的在思索,在那鏡頭之後的那一雙眼與那個鏡框之後的心境,是張雍嗎?他已堅強到可以面對這麼多生命中真實的殘酷嗎?那真的需要一份莫名的勇氣。他的影像如中國畫班充滿了詩意。

遠遊也許是宿命,宿命之下他遠去他鄉,他鄉最後也成了故鄉。因為遠遊他鄉,他遇到她,她一直等待的人最後是他。這就是人生。所有得漂泊,只是為了找尋停下的地方,他有了她,他們又有了她 一個新的生命。 《雙數》於是誕生了。

再一次與張雍見面時,他遠遊歸來,行曩中盛滿了對生命的尊崇與觀注。觀讀張雍的影像,讓我看見張雍的細微與勇敢。一張張影像中呈現出生命的呼喊,生與死 ,情與慾,真與假,老與幼,男與女。影像充滿了詩意,讓觀著可以意猶未盡地去延伸影像的內容與故事。

觀讀完《雙數》,張雍令人期待。

——電影攝影師 李屏賓

 

雙數,不再孤單

一直留意著張雍作品,也喜歡,有些看了再看。

從他的書籍到臉書的個人生活照片、文字,一路讀來,感覺他的緩慢改變。
特別是到了《雙數》 ,影像或文字都舒緩沈靜下來,甚至帶著微微甜蜜溫柔。
無人小路樹影、草地上的雪堆、遠處地平線飄蕩的薄霧、似乎仍留有體溫的被褥……空景光影色彩裡詩意爛漫;生活裡所遇的他人、親朋、小孩、懷孕的妻子……身影眼角凝結瞬間,仍有對生活的栖惶,但多了份安心穩定,相較過去高反差強烈紀實甚或帶有批判意味作品。時間生命流逝如昔,但張雍的張望,不管觀景窗或生活裡,因著「雙數」,更開闊寬廣起來。

生活在斯洛維尼亞異鄉,學習著新語言,如作者所說—MIDVA的中文翻譯是「我們兩人」,是雙數的主格,不同一般的單數或複數(三個以上)—因這斯洛維尼亞語法的獨特之處,生活、創作皆有了新的體驗反省。而這體會省思以影像以文字表現在這本書裡。不僅紀錄了現在(在斯洛維尼亞即將為人父的生活與期待)也對照過去(幼時在台灣及與親人合影的老照片),新舊照片如某種呼應援引,時光流淌,光影婆娑,讀來悠然,看見作者巧思用心,很享受的。

極喜歡張雍提出的「雙數」概念,是語言的文法、邏輯,也是生活的適應、學習,更是創作上,特別是攝影裡,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映照連結……因為雙數,不再孤單。而這陪伴牽繫,如光似影,可莊重可輕盈,奧妙細膩,婉轉也直接啊。

——知名劇場導演 魏瑛娟

任何一個被SIMON拍過照片的人,
看到他鏡頭裡的自己,
都會驚訝他看到了連自己都沒有看到過的自己。

他是一個透過鏡頭說故事的詩人;
也是一個觀察力比顯微鏡還要細微的藝術家。

——知名歌手 張惠妹

 

在籌備新片 LOVE 時,我希望這次能留下些 不一樣的影像。有人向我推薦了張雍。上了他的網站,我迅速的被那一個個如畫的凝結的瞬間所吸引。
現在我們常常見面。準確的說,其實我很少看見他的臉,那張臉總隱藏在一部相機之後。在拍攝現場我往往是孤僻的,只有他能闖進我的寂寞。
很期待看到他在這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
很期待看到他的這本新書,這個有著敏銳眼睛的攝影師、細膩心靈的男人、離家的旅行者、總是好奇張望窗外風景的小男生,這次要帶我們經歷什麼樣的旅程……

——電影導演 鈕承澤

 

祝福

Home:逛書店,翻閱,一直在收藏攝影集。也包含張雍的。有幸先看到MIDVA,單位100M的檔案。不同一般閱讀紙本攝影集的經驗,開始數位翻閱。

=>遇見張雍。某時空似乎共同經過的路口,左右分歧,走過去,風景不同,命運也不同了。 影像因目的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表現與結果。張雍說著自己,風裡的聲音,堅定溫和。

Enter :關於人。面對不同的人。精神疾病患者。色情工業裡的人。親朋。妻子。未出生的女兒。張雍在他人眼睛裡望見自己,剪接自己。

Download :很吸引人。意象、概念、觀點的創新。能量情感豐盈,隱隱含著,似要爆發。這是張雍的作品。

Copy:似有塵埃,落下,飄散。影像。文字。他鄉。向前划行,靉靉有光。 一幀幀生活,張雍美好重現。

退回前頁←:絕望中的希望,如低吟婉囀提琴音,隱約,茁壯。溫暖,不再曖昧。 ?暖,因而開始相信愛情。

Quit:關機。雙數結束。創作繼續。生命亙長。獻上最深摯的祝福,給張雍。

——廣告電影導演 陳宏一

 

當這個世界一切變得越來越類似的時候,不同就變得格外珍貴。

——作家 褚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