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推薦
就是愛玩酷
潮牌暢銷的祕密


定價320元 新書特價中


資深廣告創意人 黃文博
政治大學創新創造力中心主任 溫肇東
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 顏忠賢
奇想創造創意總監 謝榮雅
 

本書探討如何與Y世代連結──這個新世代將決定消費市場未來三十年的發展。本書以最新的研究為基礎,加上全球MTV團隊的獨到見解與個案研究,提出成功年輕人品牌的五項關鍵元素,可以幫助你針對這個新消費世代擬定品牌的定位、發展方向與促銷方式。

Y世代(十三至二十九歲)是有史以來最熟諳行銷手法,對廣告最挑剔的世代。Y世代的人口是X世代的三倍,對社會與商業握有更大的影響力。然而他們又是受到哪些動機影響,你要如何發展出適當的品牌策略,才能打動這挑剔的一代?

本書揭露Y世代的行為動機,分析如何才能打動他們。作者依據五年密集的最新研究結果,精闢解析「千禧世代」的消費心理與行為。本書能夠幫助你了解他們的喜惡,創造出對他們有意義的廣告、行銷與品牌策略,與這個新世代的消費者建立連結。

書中介紹豐富的個案研究,也訪問了成功品牌的全球行銷主管,如傑克瓊斯(Jack & Jones)、諾基亞、H&M、李維、可口可樂等,提供很多極富創意的構想,幫助你針對新的消費世代進行品牌的定位、發展與促銷。

 
裘瑞.范登堡(Joeri Van den Bergh)
InSites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這家全球性「新世代」研究機構在比利時、英國、法國、瑞士與荷蘭都設有辦公室。范登堡的實務經驗非常豐富,涵蓋以兒童、青少年、年輕人為目標的品牌經營、行銷與廣告。他的客戶遍及全球,包括樂高、諾基亞、新力、MTV電視網(MTV Networks)、Danone、聯合利華等,並為可口可樂提供年輕人市場的研究與建議。他的文章散見各刊物,並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探討行銷議題。
 
馬蒂斯.貝若(Mattias Behrer)
北歐MTV以及MTV國際財產行銷(MTV International Property Marketing)的資深副總與總經理。二○○五年加入MTV電視網,在此之前,服務於零售巨人H&M七年(擔任全球行銷與品牌管理的領導者)。貝若也是Delaval公司(隸屬利樂拉伐集團TetraLaval Group)的全球品牌經理,與友人合著一本瑞典書籍,探討事件行銷與經驗經濟。
 

譯者
張美惠,台大外文系畢,輔大譯研所肄業,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包括《EQ》、《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沒有終點的旅程:努蘭自傳》、《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血、汗與淚水──人類工作的演化》、《為什麼要做愛?》、《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瘋足球,迷棒球》(以上由時報文化出版),以及《國家公園之父》、《這就是男人》、《父母離婚後》、《RV親情新幹線》、《和好再相愛》(以上由張老師文化出版)。

「要在這場消費革命勝出,所有的品牌都必須立志成為至愛品牌。本書很精闢地解析如何才能贏得Y世代的心。凡是以Y世代為目標的品牌(乃至所有的品牌)經營者都不應錯過,因為爭取到Y世代,就等於找到通往所有目標消費群的路。」羅伯茲(Kevin Roberts),上奇廣告執行長(Saatchi & Saatchi Worldwide),著有《至愛品牌》(Lovemarks)

「有了這本書,你一定可以打敗競爭對手!」
范莫德簡(Gaetan Van Maldegem),可口可樂公司荷比盧總監

「一般而言我並不是很喜歡讀行銷書籍,尤其是所謂的年輕人行銷類。但這本書的觀點很清新,提供豐富的訊息,觀察敏銳,對於世代的演變提出一套思考模式,而不是強勢地指導你『如何追逐那些年輕的消費者。』」
柯克斯托(Gert Kerkstoel),Nike SB的投資人與前任全球業務總監

「現在的年輕世代比過去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與力量。今日的品牌必須有強勁的DNA,能夠不斷帶給年輕人新奇與驚喜,抓住他們的興趣,同時又必須能明顯忠於品牌的傳統價值...你的品牌可能酷炫,可能不酷炫,但你無法勉強追逐酷炫。只要你能提供貨真價實的產品給顧客,自然能達到酷炫的效果。有時候你必須為了保住信譽輸掉一些小戰役,最後才能贏得重要的戰爭。這些關鍵議題決定你的品牌在年輕人市場的成敗,也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艾波吉斯(Joris Aperghis),國際G-Star行銷長

「有人說,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透過玫瑰色的眼鏡看世界,二十世紀的人則是透過泛黃的眼鏡。那麼二十一世紀又是如何呢?如果你要打動Y世代消費者,再沒有一本書提供更敏銳、精闢,同時不失溫馨、感性的分析。價值觀總是脫離不了情感,要牢牢抓住今日年輕人的心──與皮夾──必須投入很多心力,公益行銷(cause marketing)便是其中一種方式。」
希爾(Dan Hill),感知邏輯公司(Sensory Logic Inc.)總裁,著有《心動經濟》(Emotionomcs)及《祕密寫在臉上》(About Face)

「CRUSH品牌模型裡的R元素告訴我們,在進行行銷溝通(marcomms)時,以偏重態度的現代角度解讀真誠非常重要,如此比較符合當前的消費環境與Y世代的期待。本書為有心建立酷炫品牌的人提供許多高明的祕訣。」
范侃薩克(Dirk Van Kemseke),李維全球市場研究經理

Y世代的定義
今天的年輕人是天之驕子,他們也很清楚自己成長在一個充斥各種選擇的富裕環境裡。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重點不在如何獲得想要的,而是如何選擇。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社會,品牌管理者也知道,必須投資更多經費強化行銷,才能在眾聲喧譁的廣告中脫穎而出。Y世代不只知道自己是被行銷的對象,根本就是在充滿品牌與商業媒體的環境長大;他們看到的世界就是如此。數位媒體的崛起讓年輕人能夠創造自己的個人化世界,能夠透過新的線上與行動社群過生活。對今日十三至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而言,在生長過程中手機是很普通的東西,學生也會使用網路。他們已經太習慣於使用網路、MP3、行動科技,少了其中一項就像少了身體的一部分。年輕人無論在社交、人際關係、購物、選擇工作各方面,都深受生長的時代影響。有一句俗語很有道理:「人們與所屬時代的相似性甚於與父母的相似性。」Y世代是網路革命的一代。正如十九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無所不在的連結與數位科技也在重塑現在與未來年輕世代的社會DNA。(1)

最年長的Y世代已進入就業市場,結婚生子,成為一家之主。如果你還沒有將這一群人列為目標,現在應該趕快把你的品牌介紹給他們。(2)了解年輕消費者的思考模式,有助於改善你的品牌定位,以及準確行銷給目標群。不論你經營何種事業,成敗的關鍵可能就在這個世代。你的事業要能長期蓬勃發展,端視你的品牌是否能因應這個消費新世代的需求。

這一章要深入探討Y世代的特質。目前全世界的人口超過一半在三十歲以下。也就是說,Y世代是目前最大的人口族群之一,很快將超過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七千萬Y世代,購買力高達二千億美元以上。這一代對未來三十年的社會、文化、商業、政治與經濟的影響程度堪與嬰兒潮世代相比擬。我們會闡明這個新消費族群的到來將如何影響品牌與行銷。當然,同一世代的人也有很多差異,程度不下於不同世代之間。我們面對任何事情都不應過度簡化,尤其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在種族與生活型態上表現出如此多元的面貌。不過,年輕消費族群如何看待你的行銷與品牌活動,不免還是會受某些社會因素與教養方式影響。

他x的!你以為你在做什麼?
二十一世紀初期,p2p檔案分享網路如KaZaA與Napster很受年輕人歡迎,用來上傳與下載MP3檔。二○○三年四月,瑪丹娜推出專輯《美國生活》(American Life),決定打擊網路盜版。她將數位誘餌(decoy)大量放入檔案分享社群,看起來很像她新專輯裡的歌曲,其實是錄下她對非法下載者的咒罵與咆哮。但誘餌釋出幾天後,便有新版的瑪丹娜清唱歌曲在網路冒出,還配上新的背景伴奏。不久,全球各地的電台與夜店都在播放各種重新混音的盜版新單曲WTF(他x的)──那當然不是瑪丹娜的原意。Dmusic.com還舉辦最佳WTF版的比賽,十五首最佳非法重新混音歌曲被集結起來,以另一個名稱發行專輯。二○○三年四月十九日,碼丹娜的官網被駭客入侵,新專輯的每一首歌都被釘在首頁,免費供人下載。貫穿首頁是駭客對瑪丹娜的回應:「他x的!這就是我在做的事。」(3)

X、Y、Z:三個年輕人世代
世代標籤通常是流行文化賦與的。有些與歷史事件有關,有些源於急劇的社會或人口變遷,或是時代的大轉折。

千禧世代
千禧世代(Millennials)屬於第三類,意指出生於一九八○至九六年間的人,雖則不同的作者使用的資料可能有異。這是千禧年第一個成年的世代,一般稱之為Y世代,因為他們是緊接X世代之後的,其他還有很多稱號:如「為什麼」世代(Generation Why)、尋覓世代(Generation Search)、次世代(Generation Next)、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數位原生代(the digital natives)、網路世代(the dot.com generation)、愛因斯坦世代(the Einstein generation)、回聲潮世代( Echo Boomers)等。他們是大量嬰兒潮世代的下一代,此所以生育率雖下降,Y世代人數仍然很多。嬰兒潮世代較晚生育(母親平均年齡三十歲),扮演起父母與指導者的角色比較成熟。他們輔導子女時抱持一個中心思想:賦權(individual empowerment)。Y世代的孩子被教導所有的意見都同等重要。嬰兒潮世代在討論任何事情或做任何決定時,都會將子女的看法納入考量,他們讓Y世代有機會學習與體驗各種事情(旅遊、運動、藝術、音樂...)。接受這種教養的結果就是:Y世代比較會批評、懷疑,一般而言較難讓他們驚喜。他們對刺激的「消耗量」特大,注意廣度(attention span)較短,無法抑制地需要即刻的滿足。他們一想到什麼點子,便立刻要執行。父母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們期待在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上也能如此。

X世代
X世代是指出生於一九六五至七九年的人,又稱為嬰兒荒世代(Baby Busters)、後嬰兒潮世代(Post Boomers)、懶蟲世代(Slacker Generation)、冷漠、影子或隱形世代(indifferent, shadow or invisible generation)、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弔詭的是,X世代一詞會流行起來,是因為柯普蘭(Douglas Coupland)所寫的《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Generation X: tales for an accelerated culture),描述的其實是無法適用任何標籤的一代──「姑且稱為X」。結果這個標籤不僅流傳下來,還衍生出後來兩個世代跟著稱為Y與Z。X世代在九○年代開始建立事業,正逢經濟不景氣,勞動力大幅縮減。他們採用嬰兒潮世代的工作倫理與重心,但比較個人主義,也比較悲觀。

嬰兒潮世代
嬰兒潮世代一詞源於二次大戰後從一九四六開始生育率大增,到一九六四年因避孕藥上市而告結束。嬰兒潮世代成長於經濟成長與充分就業的時代。沉默世代(Silent Generation)的生活很簡樸,到了嬰兒潮世代,代之而起的是科技的進步以及更多的自由與休閒時間。嬰兒潮世代經歷時代的巨變,特別善於適應與變通。(4)

沉默世代
沉默世代生於一九二八至四五年,經歷二次大戰與大蕭條。被貼上「沉默」的標籤突顯其從眾的本能,與大聲反抗體制的嬰兒潮世代相對比。

世代的差異
佩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現,不論是哪個世代,多數人都認為所屬的世代具有一定的特質。表1.1列出各世代自認與其他世代不同的理由。X世代也舉出科技為該世代的特質,但只有一二%的人這麼說(比例為Y世代的一半)。對Y世代而言,科技不只是實用設備;他們根本是將社交生活融入其中。(5)依據InSites顧問公司(InSites Consulting)的全球社交媒體研究,十五至二十四歲的族群中,超過七○%在社交網站有個人檔案;相較之下嬰兒潮世代僅三一%,沉默世代更是不到二○%。(6)使用臉書的Y世代裡,五六%每天上臉書,X世代與嬰兒潮世代則分別為四七%與三八%。

不只是科技在形塑年輕人的性格,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將因果關係倒過來看,很有助於了解科技的演進。嬰兒潮世代很在意自給自足,此所以他們會在一九八○年代將父母輩的大型主機(mainframe computers)改良為個人電腦,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書桌進行個人化的作業。X世代將這種個人主義帶到更高的層次,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透過低買高賣賺錢,因而在九○年代引進eBay這類拍賣網站,全面提升電子商務的發展。今天則是因為Y世代與同儕的關係非常緊密,對社交活動以及「以我為主的行銷方式」(me-marketing)都有高度的需求,使得網路再進一步轉化為社群網絡。(10)

Z世代:新生代報到
Y世代之後呢?這些一九九六年之後出生的X世代之子,目前仍在就讀幼稚園或小學,未來如何還看不太出來。有人稱之為Z世代──依字母順序排在X與Y之後。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幾年會有許多新名稱冒出來。例如加州大學的羅森(Larry Rosen)已經在《重設:理解i世代及他們的學習方式》(Rewired: Understanding the iGeneration and the Way They Learn)一書裡創造出「i世代」一詞。「i」指的不只是流行的Wii與iPods,也是指他們對客製化與個別化的需求。拜數位電視之賜,他們隨時可以看任何節目,可將現場節目暫停,完全訂製自己的媒體視聽方式。他們所處的社會裡,隨時連結與個別化的行動裝置都是司空見慣。他們大約從一歲半就開始使用滑鼠,對他們而言,科技不是工具,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目前還無法確知這將如何影響他們的思想與行為,但可以肯定他們會採取新的學習模式,廣納所有的資訊,加以整合後融入自己的生活。(11)

世代特質是固定不變的嗎?
人們談到Y世代時常會提到一個問題:這些年輕人不是還處於生命的某個階段嗎?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的心態應該會改變吧!錯了!觀察先前的世代(如X),顯示年輕人的心態到了四十歲仍不會改變。一個世代的人不會在長大後變成和上一代一樣,一個世代是當前這個時代的產物,顯然也受到當前的科技、媒體、社會標記(social markers)、某些事件特有的形塑力量所影響。年輕時形成的價值觀、態度與最重視的事可維持一生不變。(12)

臉書促成雪球大戰
二○一○年二月初,一場暴風雪將美國東岸掩蓋,有人在臉書上號召網友兩天後在白宮附近打雪仗。結果超過兩千人參與這場盛大的雪球戰,意外造成華盛頓特區交通打結。有興趣的人可在推特和YouTube觀看現場報導──上傳的影片超過四百種。傳統媒體要報導這項活動比較困難,因為記者就是被丟雪球的終極目標。(13)

Y世代的十誡與七宗罪
二○○九年末,國際MTV電視網(MTV Networks International)進行一項大型研究,探討歐洲年輕人的價值觀、希望與夢想。這項名為「青春邦」(Youthopia)的研究概略探討了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總計歐洲七個國家有七千名Y世代參加調查(年齡在十六至三十四歲之間)。
為了了解Y世代的價值觀與過去的世代有何差異,MTV想出一個很有創意的方式,請參與者配合現代的情況改寫十誡與七宗罪。
第一項最重要的差異是,今天的年輕人強調他們的十誡應包含「應做」而非「不應做」的事項。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儘管全球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失業率屢創紀錄,令人驚訝的是年輕人依舊懷抱希望與夢想。縱觀整個歐洲,年輕人對未來的一般展望與生活的態度非常正向。

年輕人十誡:
‧對自己有信心。
‧尊敬父母。
‧誠實。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追求充實的人生,保持熱情。
‧信守承諾。
‧努力追求成功但不要傷害別人。
‧即使面對逆境也要保持快樂與樂觀。
‧創造但不要破壞(自己、別人、地球、價值觀)。

新七宗罪:
‧種族歧視。
‧不誠實。
‧霸凌。
‧貪婪。
‧不忠。
‧憤怒。
‧嫉妒。

這項調查深入了解Y世代的價值,突顯出今日媒體所描繪的年輕人與他們自己的觀感有很大的落差。過去人們對年輕人常存有刻板印象,形容的詞彙可能是懶惰、叛逆、濫交、享樂主義、追星等,調查中看到的卻是勤奮、樂觀、重視家庭與朋友、循規蹈矩與尊敬長輩。(摘自第一章)

Lucky or Smart?
現你的創業天才


定價150元 特價中

廣告人也瘋狂


定價300元 特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