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290元
特價:79折 229元 有一些書是智慧的產物,有一些來自於靈魂深處。 《兜售夢想的先知》則是汲取自我靈魂的最底層。 ── 作者 奧古斯都‧庫里
感動全球3000萬讀者,
張德芬、李欣頻、黑幼龍、朱植森牧師、嚴心鏞、《老師的10個對不起》作者簡世明、准提新境心靈工坊sada、台大外文系教授張淑英、群傑成長中心羅秀感動分享,我們都在等待生命中的賣夢人! |
准提新境心靈工坊暨台灣合一祝福
起源中心創辦人 Anand Sada 我不常閱讀小說,因為它須涉入裡面許多的人物和情節,因此小說的世界也就距離我的生活越來越遠。當出版社邀約為這本心靈小說寫推薦序時,內心升起了些微的猶豫。等到手中拿到書稿,我便情不自禁的墜入裡面的人物刻畫和如詩般的對白,而不再只是一位置身事外的讀者。整個閱讀的過程,同時也勾起了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想要借用作者奧古斯都‧庫里在一開始所提到的兩句話,來表達我內心所感受到的共鳴:「這是一個悲傷肆虐人們心靈的時代」「不單是窮人,就連富人也深深感受到心靈的疲憊」。 是的,我們活在一個很特別的世代,一個乍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希望的時代,很多預言都指出地球可能面臨毀滅的危機。但是我卻強烈地感覺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有轉化性的關鍵時刻,因為我們被召喚去意識到一個可能性,那就是「人類集體的覺醒」。正是因為如此,這六年,我將自己全然的獻身在這個工作上,從個人探索心靈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是有可能的。值得慶幸的是,我也遇見了一些「賣夢人」,透過他們的指引而展開漫長的心靈探尋和發現,於是我被救贖了。所以,我知道這個救贖是可能的。 作者從一位站在大廈頂樓準備放棄自己生命而尋短的男子,揭開整本小說的序幕,同時也暗指這個時代的人們內心充滿著徬徨、無奈、挫折或精神上的自我折磨,卻苦於找不到出路,最後只好依循社會上普遍人們的生活型態,讓自己繼續保持麻木,或像行屍走肉般的活著,甚至不惜選擇自我了結。但是這個看似沒有出口的地方,其實蘊藏著靈性成長和轉化的契機。在這個關鍵時刻,這名亟欲自殺的男子生命中突然出現了一位「賣夢人」,一段自我探詢的旅程就展開了。 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就像是一面鏡子,每件事或每個人都可以視為自己心靈的顯現,藉此深入的觀照和審視自己的存在。所以,我期待每個人都能勇敢的掀開自己的面具,並且毫無抗拒的將書中出現的每個人物,都看成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也許你會意外的發現,自己竟深藏著屬於人性的懦弱、貪婪、冷漠、傲慢和無知......要清楚的看見自己,也許會很掙扎或痛苦,但只有勇敢的卸下面具,才能真正的療癒自心的狂妄。 當我看到本書的最後一頁時,關於「賣夢人」的真實身分和真相終於大白。我了解到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是屬於個人的問題,沒有任何一種痛苦是屬於個人的痛苦,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一個浩瀚的人類集體意識中,這是屬於人類集體的問題和痛苦,一旦有人走出這個集體的陷阱,他就可以是「賣夢人」。 讀完了這本書,我一個人獨自沉思了許久。在這個世紀,身為人類中的一員,每個人的心都如同一個無窮無盡的宇宙,但是我們有時卻會被自己的偏見囚禁在一個暗無天日的黑牢裡,深陷在自以為是的情緒中受苦。我們需要一位「賣夢人」,在身旁對著我們大聲疾呼或當頭棒喝,讓我們固著的心靈被撼動而覺醒。「賣夢人」可以是自己內在的聲音、一本書或一位老師。 「賣夢人」其實無所不在。 「你是誰?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麼?」當生命即將落幕的那天來臨時,最能刻畫這一生旅程的印記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答案。台大外文系教授 張淑英
《兜售夢想的先知》不僅是奧古斯都‧庫里重要的新作,也是巴西人民對他的稱呼。他認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瘋人院。」資訊的爆炸讓「一個七歲的孩童腦中的資訊和思考的速度,遠比羅馬帝國時代統領全世界的皇帝的大腦所想的還要多、還要快。」因此,他用精神、心理的專業寫小說,試圖建構一個人際網路,啟發讀者先思考再行動,重整自我,保護情緒。小說的深層意涵有著宗教的底蘊和修養,信仰的方向和指引,但是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是每個人不同的天命、日常生活的瑣事、每日的對話、功名利祿的追求,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苦惱、挫折和負面思維。 奧古斯都‧庫里用三十二篇各有主題的故事,陸續牽引出七位境遇不同(自視甚高的知識分子、嗜酒的醉漢、竊賊盜徒、製造〔自造)奇蹟者、強迫症病患、國際名模、豪門貴婦),卻分別受到感化開示,追隨一位不知名的「先知」,與之共同生活,體驗新人生的心路歷程。這當中,所謂先知的哲理和座右銘,事實上都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勵志語,在人生一帆風順時,未曾劍及履及,未曾正視它的重要性,而當挫折迎面痛擊時,卻無力招架。奧古斯都‧庫里的「賣夢人」就在扮演這個盲點的點燈人。另一方面,所謂的「先知」,也是一個凡人,一個也受挫的普世人,但能將「知」化為「行」的人。 七個個案中,開啟小說的楔子、也是重要的軸心人物是胡立歐‧薩查爾‧藍伯特,一位企圖自殺的、高學歷的大學教授。在這第一篇〈相遇〉中,胡立歐遇見了將他從鬼門關拉回到人間的神秘先知(衣衫襤褸的無名氏),兩人的社會地位和知識涵養乍看懸殊,但是,知識分子卻無法應用知識拯救自己,乃因知識分子習於依賴個人過去成功的模式,試圖複製、應用在其他的事例,但對當下和未來卻未必管用。因此,成也知識(成為學者需要的豐厚學識)、敗也知識(知識的傲慢與偏執)。胡立歐是七個追隨者中菁英分子的代表,和其他六位形成對比,也是改變自我最慢、最難適應的人物。奧古斯都‧庫里點出知識分子的「我執」,那個知識的面具正是最難跨越的柵欄。因此,在小說的末尾的〈無國界人〉,作者點描出無階級的視野,不僅不分國籍、種族、膚色,更無分職級等第。因而,跟隨先知的七人得以和平共融,彼此學習。 神秘先知給尋短的教授的引導,恰如馬奎斯《受苦的幽靈》(Como ánima en pena)中一篇自殺的極短篇的啟示:那自殺的人從十樓縱身一躍,掉落地面途中,從每個樓層的窗戶看到每一戶人家的隱私,喜怒哀樂,憂愁悲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比他的境遇好到那兒去,而這些隱私不曾在日常生活中外露到公領域。正當加速度要撞地的當兒,自殺的人發覺他選擇拋棄的生命其實是值得活它一遭的,而他選擇自我了斷的「門」並不是平常的出口。他領悟了,但是他死了。朱德庸把這故事以漫畫〈跳樓〉呈現,鞭辟入裡。 《兜售夢想的先知》便是試圖勾勒平常卻被忽略的出口,這本作品和奧古斯都‧庫里的另一部暢銷書《不要放棄你的夢想》(Nunca desista de seus sonhos)標榜著相同的核心價值:要逐/築夢,也是全書三十二篇的主軸:教導大家織夢,走入銷售夢想的國度。但是庫里所說的夢想和欲望不同:「欲望是膚淺的企圖,夢想是我們人生的規畫;這規畫必須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是需要訓練和陶養的過程,否則只會製造更多飽受挫折的人。」夢想當中最忌諱「偏見」,猶如馬奎斯的《預知死亡紀事》的預言:「給我一個偏見,我將撼動這個世界。」偏見讓夢想失真,讓人作繭自縛,讓人玉石俱焚。 《兜售夢想的先知》還勾勒了人際關係中最基本的核心元素,那就是家庭:父子、母女、夫妻、手足的關係。小說最後像掀開「潘朵拉的盒子」,我們從「神秘先知」的角色中找到小說的脈絡,找到賣夢的頭家,找到先知足跡的路徑:那就是「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這個主題也反映在庫里另一本與《不要放棄你的夢想》一樣受歡迎的小說:《精采的父母,迷人的教師》(Pais brilhantes, professores fascinantes),家庭、學校、社會這三角基本習題,是精神、心理、教育領域永遠的課題。 最後,《兜售夢想的先知》還給我們一個「時間觀」的警訊──「如果回到過去」。「逐/築夢──人生的規畫與情緒的管理」的座右銘讓我們知道,人生的夢想裡要避免「如果」和「過去」結合。「如果回到過去」影射了不滿足、失敗、挫折、無法重來的遺憾。「如果」和「現在」、「未來」結合,則可能指涉一個正面的思維與發展。「如果回到過去」讓我們發現先知的本尊,找到這本小說撼動人心的催化劑,但在真實人生中,「如果‧當下」才是最積極的實踐。小說中反覆唱了三次的歌:「……我只是一個為了找尋自己而不停向前行的流浪者」,呼應了庫里的「逗號」哲學──夢想的路永不停歇。奧古斯都‧庫里
《兜售夢想的先知》是我的第二十四部作品。我希望第一次接觸我作品的親愛的中文讀者能夠了解,我的小說不是只為娛樂、消遣和刺激而創作的。我是一名精神病學家、心理療法專家,並從事被人們稱為心理學或多焦點智能發展的研究工作,這是世界上關於思維的建立和思想家培養的少有的幾種理論中的一種。因此,我的小說關注心理、社會和哲學命題,剖析人類衝突、社會危機和心理障礙,目的在於激發人們的思考,拓展人們的智力。我的第一本小說名為《人類的未來》,從社會精英到目不識丁的人,從巴西國家足球隊的球員到沒沒無聞的人,從醫生到患者,許多人讀後潸然淚下。 二十五年來,我像著魔一般不停的寫作。大約十年前,我開始出版作品。現在,我仍然有三千多頁文字未與讀者見面。並非自我誇耀,我的作品被許多中學和大學採用,在一些國家,它們也被用於碩士和博士論文研究。我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成功,而是因為我深愛著思想的世界,深愛著生活和人類。對我來說,生命是最精彩的演出,其中的喜劇和悲劇、掌聲和失敗演繹成每個人的故事。當我開始出版自己作品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我的作品會被五十餘個國家以千萬計的讀者所閱讀。我也不太了解,為什麼我的作品會如此暢銷,因為我很少接受電視台和報紙的採訪。我喜歡一人獨處,因為我覺得自己僅僅是一個社會的僕人。我不比任何人優秀。在我看來,崇拜名人,尤其是美國,特別是好萊塢所宣傳的名人,是人類病態的一個症狀。 有一次,我接受了歐洲某國一家著名研究院授予我的榮譽院士頭銜。那時候,我就在想:「我滿能唬人的嘛!」玩笑歸玩笑。透過研究思維運作和智力發展,我堅信,每個人都擁有未被啟動的智慧潛力,一旦啟動,其拓展的能力超過人們的想像。《兜售夢想的先知》是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我希望,我的讀者們在閱讀它的時候,能夠做一場每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都應該做的最重要的旅行,就是心靈之旅和心理之旅,並透過這種方式,啟動一些自己的智慧潛能。我曾經為我的祖國巴西的一些名人和最富裕的人做過治療,但是我看到的卻是許多生活在宮殿中的可憐人,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在自己內心旅行,沒有學會成為自己故事的作者。 我希望許多中文讀者,無論是成年人或者是青少年,在從書中的絕妙人物身上獲得愉悅的同時,都能夠做一次這樣的旅行,激發自己的聰明才智中的重要潛能,例如先思後行、保護情感、啟動而不是壓抑思想、正視失去和挫折、解放創造力。我謹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使中文讀者對心靈的舞台有更多的了解,並在這座最複雜的劇場閃閃發光。 在我看來,在這座撲朔迷離的劇場裡,人類急速而且群體性的染上了疾病。我們很少學習如何管理思想和情緒,如何成為我們自己故事的編導。憂鬱症、焦慮症、厭食症、恐慌症的患者和自殺人數令人震驚的增長,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越來越了解我們用肉眼無法看見的原子,以及那個我們永遠不會落腳的廣闊太空,但是,卻對心理世界及其基本運作知之甚少。因此,《兜售夢想的先知》講述了一個神秘人物的故事,他被人稱作「大師」。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來歷、學歷和家族史。他漫遊大街小巷,出入購物商場和大學,到處疾呼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在這座「醫院」裡,「正常人」是那些抑鬱而焦慮的人,而那些健康而安詳的人卻是「不正常的人」。 我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宛如行走於戲劇和諷刺的山谷中,行走於充滿了熱淚和無拘無束微笑的土地上。我沒有想到這本書會獲得這麼大的成功,在出版當年便成為巴西最暢銷的小說。現在,它正被改編成電影和戲劇。有些人問我,是受到什麼人的啟發而創作了這部作品?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解釋一下。我過去即便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無神論者,或許也是其中之一。也許我比寫出《上帝之死》的尼采、馬克思、佛洛依德、沙特等人更堅信無神論。由於我研究的是科學的終極領域及誕生思想的世界,對我來說,上帝就是這個思想世界的產物,是熱愛生命卻不願接受其消亡的大腦的產物。但是,因為我的理論所要研究的是思維的建立和思想家的培養,分析過科學領域的一些著名思想家,例如愛因斯坦和佛洛依德之後,基於心理學家的身分,我開始研究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耶穌。我對他的智慧感到困惑。我發現,耶穌超出了人類的想像,並且認識到逼近二十億基督徒中的絕大部分,根本不了解耶穌智慧中的某些重要層面。我的無神論就此瓦解。我不主張任何宗教,但是,信仰一旦建立,科學便沉默了。然而,正是耶穌那撲朔迷離的智慧和美妙故事,啟發我創作了這部作品。 所有的人都渴望激情澎湃的生命。但是,到哪裡尋找澎湃的激情?它們存在於社會的哪個領域?有些人花費大量金錢只為了得到它們,卻在焦慮中死去。有些人拚命追逐名聲和榮譽,最終也在憤懣中死去。這部小說中的人物活得生氣勃勃、情感豐富。當然,他們也會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並不斷遭遇一個又一個的風險。我無法將我的想法快速的寫出來,只能像一個文字工匠似的努力地將它們一一展現。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經過了十遍乃至二十遍的精雕細琢和重寫之後的想法。 藉此機會,我將這部小說獻給那些以某種方式透過他們的智慧、批評、感性、慷慨和關懷販賣夢想的中文讀者。賣夢人為他人奉獻、為他人付出。他人的幸福不會引起嫉妒,只會帶來快樂。他們就是那些「不正常的人」,因為「正常」意味著沉緬於個人主義和自我中心的泥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