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中國》 吳祥輝 著 定價 360 元
「國家書寫」三部曲 首部曲![]() 《芬蘭驚艷》 定價 350 元
二部曲 ![]() 《驚歎愛爾蘭》 定價 350 元
最終曲 ![]() 《驚喜挪威》 定價 350 元
自序 序篇:一次特別的畢業旅行 第一部 歷史中國 黑河,哈爾濱 下一個世界霸權? 第二部 悲情中國 瀋陽,北京,大連 二十六元女服務員 第三部 思想中國 大連,青島,上海 甲午戰爭這一課 第四部 濃縮中國 上海 三合一基因 第五部 台灣和中國 香港 香港富二代朋友 後記 |
![]() 本書是吳祥輝繼「國家書寫」三部曲後,「父子三部曲」的首部曲。 吳祥輝與子縱走中國。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黑河,一路南行,走過哈爾濱,瀋陽,北京,旅順,大連,青島,上海,最終到香港。他用人類文明進化的觀點和世界觀點看中國,既在中國之內也在中國之外,既身處現在的台灣也面對未來。 這是一場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學」。中國的歷史,地理,思想,經濟,政治和人民生活文化,就在城市與博物館的歷史現場,以及和計程車司機,導遊,學生,台商,按摩女,餐廳服務員等等的對話中,全方位清晰而真實地展現。父子不同的旅情更充滿一種深沉的激勵性。 「期待送給自己的孩子和讀者一本全方位了解中國的書。也是為台灣人準備一個送給中國朋友的禮物。」吳祥輝說。 歡迎下載 新書分享會 ![]() 您可能喜歡中國,也可能不喜歡。兩者都是好事。喜歡和不喜歡都意味著具有相當的認知和情感基礎,不必像閱讀陌生的國度從頭開始。台灣學美國,學日本,學歐洲。「中國學」恐怕更重要許多。 「中國學」在台灣也許還沒真正起步。台灣民主化不過十五年左右,沒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度,國家論述總為基本國策服務,「國家誤解」難免深植。台灣和中國的往來最深廣,最長久。「中國學」理當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或只是善盡一個國際成員的「天職」。 書寫中國,心情忐忑。等待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文明民主國家,難說還需要多久。五百年來,中國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世界不斷改變中國。「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祝福和鼓舞,或提點和約制,但絕不需要詛咒。 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和平的威脅,或全球成長的生力軍,就像情人節就急著做聖誕節的氣象預測。讀者能在輕鬆和趣味中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想像中國的美好未來,這本書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預測和期待不相同。如果善念已失,願景不再,我們在等待甚麼? 中國北重南輕。北沉重,南輕盈。《陪你走中國》是一個台灣父親二十二年中,不斷地旅行中國,走過二十五個中國城市後,與子同行的一次中國縱走。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黑河,一路南行。走過哈爾濱,瀋陽和北京,巡禮中國五百年。飛進大連和旅順,大連是日本命名,旅順曾遭日本屠城。台灣和「旅大」曾經因「馬關條約」同命。南下青島,中國輕重的轉折。「珠三角」在二十世紀獨秀。「長三角」掛帥二十一世紀初。「看東方」正轉向「大西部」。上海是中國的濃縮。旅程在「一國兩制」的香港劃下休止符。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歡迎中國。 《陪你走中國》是「國家書寫」三部曲的續航。「心底不停湧上一種最簡單坦白,卻強烈萬分的感受。看完這三本書就可以去死了。滿足且美麗的死去,笑著的。」這是「國家書寫」三部曲的知心讀者來信的代表作。這類型的讀者陪伴作家「用詩人的心在歷史中旅行」,最能豐滿和激勵作家的寫作心靈。「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的讀者最多,這是作家最大宗的「衣食父母」。 「政治掛帥」的讀者不免因其中的某一本或某幾段而悵然若失。《芬蘭驚艷》,《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都是同個作家,在同個時期的同個計畫性寫作。《陪你走中國》也可以如是觀之。如果出現「不一致」的政治觀點,或許是讀者的政治立場遠比作家強烈堅定許多。作家在描述主題國的國家歷史變化中,探索一些未來的可能,沒興趣呼應任何政黨或個人的政治態度。中國的描述或詮釋至少千百種。如果,這本書能成為您喜歡的那一種,就是一個台灣作家追求的書寫光榮。 「葡萄牙,葡萄牙。」一個小四的女生高聲叫著。這是「國家書寫」三部曲近四百場演講中的一段實錄。她先舉手,再站起來。最後,站到走道上,腳尖墊好高,非讓我點她講話不可。這所國小全校學生只有一百多。學校怕「失禮」,動員全部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當聽眾。講題是「國際旅遊」。 「為甚麼妳想聽我講葡萄牙?」我沒寫過葡萄牙。「因為,我喜歡吃葡萄。」接著的女生更勁爆,大叫著:「西班牙,西班牙。」我也沒寫過西班牙。「為甚麼要我講西班牙?」「因為,她要講葡萄牙,我就要講西班牙。兩個都是牙。」我走到她面前。她抬頭笑看我一眼,說:「我有一顆蛀牙。所以,你一定要講西班牙。」 五百年前,葡萄牙的水手經過台灣東海岸,高喊著「福爾摩沙」,「福爾摩沙」。二十一世紀山邊的台灣女兒高喊著「葡萄牙」,「西班牙」。人類文明如此轉化。作家無能同時服侍「葡萄牙」,「西班牙」和「閱讀鑑賞家」。但是,盡力而為的心思總不曾變過。知音細賞或師生親子共享,都是對作家最高貴的恩典和賞賜。
沒有大量台商當開路先鋒,中國難有今天的經濟成果。沒有中國廉價的勞力資源和成本以及市場規模的護持,具有高度國際競爭潛能的台灣產業終難翱翔世界天空。轉型中的許多產業更不知何去何從。中國開放是台灣和中國的共同希望。不是預測,是已發生的事實。 「台灣是華人社會中唯一的淨土。」「台灣是華人社會發展至今的最高度文明。」「台灣能,中國為甚麼不能?」有些中國菁英這樣說。「台灣品質」破解華人民族劣根性的宿命。台灣激勵中國的民族信心。中國讓台灣發現「台灣自信」。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功德。「世界瘋中國,中國瘋台灣」耐人尋味。中國人把台灣當成「中國的」,「中國瘋台灣」的「瘋」字就更富有意思。 「國家書寫」三部曲是作家「送給台灣人的禮物」。《陪你走中國》是作家為台灣人準備一個「送給中國朋友的禮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台灣旅遊或從事交流或商務,看看台灣和世界怎麼說一些和他們相關的應當不錯。這個禮物或許能讓他們更了解和更愛惜台灣和中國。 這本書感謝許多人的幫助。版權頁上的那些小姐先生,名字就不再重複。我家戶口名簿上的幾個名字,也不需要公諸於世。特別該感謝的人有三位。一位是「首席試讀者」小熊小姐。一位是我建中同班同學阿三先生。一位是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泰元副教授。曾副教授花一年遊歷中國,拍出許多佳作,為這本書的美麗貢獻良多。阿三提供我許多中國的資訊。美麗的小熊是個「抓蟲達人」兼「抓癢大師」,作家的「失誤點」和「痛快點」她抓得一清二楚。有這種「試讀達人」是作家的幸福,讓作家的閃失降到最低程度。 「畢業旅行」是我最喜歡送給兒子們的畢業禮物。這次是送「大禮」,不但招待旅行,還親自陪著,再花五個月寫一本書。《陪你走中國》的「你」當然是指我的大兒子,也是二兒子和小兒子,更是指所有的讀者。期待送給自己的孩子和讀者一本全方位了解中國的書,是我的初衷。如果這樣的願望真地已經實現,這本書的最大用途將是父母親送給兒女的上選禮物。 衷心感激許許多多陪我一路走過「國家書寫」的讀者。盼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一個清爽的「中國元年」,有幸成為台灣「中國學」的一方淨土。 ![]() 成名三十五年,作品風格依然充滿現代感。大器也細膩,尖銳也詼諧,犀利也溫暖,釋放苦悶也激勵人心。 他博覽世情,洞悉人性,富涵詩意,樂觀自在。 繼「國家書寫」三部曲後,第二個五年寫作計畫「父子三部曲」將陸續登場。《陪你走中國》為首部曲。 他的讀者世代一代接一代。他的作品是閱讀記憶,也是生活記憶。是作家記憶,也是生命記憶。是鮮明記憶,也是深沉記憶。屬於作家,屬於讀者,也屬於台灣。 重要作品 1970年代 《拒絕聯考的小子》衝撞台灣教育體制,贏得「對中學生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書」。 電子郵件
brianwu211@yahoo.com.tw ![]()
「如果可以選擇念台大或北大,你會贊成念哪一個?」大兒子問我。 「中智的台灣人念台大就行,上智的台灣人最好念北大。」我說。 「怎麼分別中智和上智?」 「不會分,只是動機論。只想吃口好飯的就是中智,讀台大務實。想領導國家或產業的就是上智,對中國應有更深入的認識。」
「這是未名湖。」「五顆橘子」的女主角是個很棒的導覽員。她不疾不徐,進退有節。「未名湖」是「北大人心中的海洋」,就在校區內,北側已經乾涸。「北大是以前清朝大臣和珅的花園。」她說。
為考試而學習而讀書,本來就非常辛苦和不舒服。心痛的感覺等考上「最高學府」,馬上瞬間消失。一切都變成對的。制度對,自己更是對中最對。誰人跟我比。無論看到甚麼人間不平,或違背學術理論,都難以激發良心的行動力。良知良能中的痛點逐日麻痺。「明哲保身」,「以和為貴」,「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人生哲理,被誤用成狗屁文化,馬屁文化以及縮頭文化的「價值認證」。「槍打出頭鳥」這句話在中國人人會說。 「現在的北大學生怎麼看六四天安門?」我問她。 「沒人談。但是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她低調地說。
「畢業後要留在中國,還是出國?」我問女主角。 「去美國。獎學金已經申請下來。」她說。 「在日本當交換生的時候,錢夠用嗎?」 「夠。日本企業有給獎學金。每個月有五萬日幣,很夠用。」 二兒子跟我提過,她在日本照樣打工,成績還比他好很多。中國正在「反俗」。反庸俗,反低俗,反媚俗。最俗的其實就在「最高學府」。體制不仁,體制內就沒有正義可言。「仗義每是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這是我走在北大校園時的內在心境。 參觀完北大校園,她回宿舍拿禮物。她知道我愛喝茶,特別買幾罐茶葉要送我。再次碰頭,她換上便服,不像早上那般盛裝。天氣畢竟很熱。她提著用鐵盒包裝的茶葉禮盒。真是謝謝她。 「畢業後想回中國嗎?」 「看有沒有留在美國的機會。」她說。 「家裡希望妳留在美國嗎?」 「爸爸只交代,不能跟共產黨作對,其他的隨便我。」 「一定要來台灣讓我招待。」我喜歡這個別人的女兒。 「我一定會去。我好想去。」她說。 「宿舍水夠用嗎?」 「省著點用,還夠。」她輕輕地說。 這個「無知少女」讓我有點離情依依。無產階級,知識份子,少數民族,女性菁英。她四樣俱全,列入國家重點栽培。 ![]()
青島機場的走道上連續掛著幾個燈箱看板。畫面簡單,大大的橫行標題: 「每年減少一點四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右下角輕巧的小字「絕非妄言」。 「讓上百萬人飲用海水?」還是「絕非妄言」。 「將船舶油耗降低一五%?」換成「當然能實現」。 「將城市能耗降低三○%?」還是「當然能實現」。 清晰明確的主題和簡潔有力的語言,標示著青島願景。令人感受到一種新鮮的「城市信心」。
四座俾斯麥兵營成為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的教學樓。歐洲國家的兵營不是台灣或中國或美國式的簡單樸素,而是相當講究。丹麥美人魚雕像附近,就有一個兵營,用如詩如畫形容絕不為過。德國皇家海軍俱樂部的水師飯店,建築物有點「突出」,是「違建」造成的結果。德華大學現在主要由鐵路局使用。許多的青島建築都出自當年德國建築設計師之手。德國在青島處處留情。
「青島啤酒一年可以賣幾瓶?」大兒子上網進去「青島啤酒」的公司網站。我指導他怎麼看財務報表。「青島啤酒」是中國第一家同時在香港和上海兩地掛牌的上市公司。根據「青島啤酒」公司二○一○年的「期中報告」,半年共賣出啤酒約三十一億升。大兒子說,台灣罐裝啤酒一罐是三百五十毫升。三十一億除以○點三五,小學生都會算。問題出在很難想像的答案。 「半年約賣出八十八億罐,一年不就是一百七十六億罐?我的算術有問題嗎?」他簡直不敢置信。我一換算,除以兩千三百萬,相當於台灣每個人,從嬰兒到病床上準備說再見的,通通都來喝,天天喝兩罐,全年無休,還喝不完。
「五朵金花」中營業規模最大的是「中國海爾」,也是來自德國。根據「中國海爾」二○一○年的「期中報告」,半年總營業額約二九七億人民幣,約相當於一三三六億新台幣,一年約二六七二億。「中國海爾」連名字都是直接翻譯自德國的Haier。西元一九八四年,虧損累累的一家小公司,引進德國名牌「海爾」電冰箱,高樹「名牌戰略」的大旗。二十年不到,「中國海爾」就在全球火紅崛起,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進而跨足冷氣,冰櫃,洗衣機。如今,三十週年慶還差好幾年,「中國海爾」已經是全球「白色家電」市占率第一。 二○一○年,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選出「最適合經商」的中國城市。蘇州第一,青島第二,深圳第三。「全球十大貨櫃港」依序是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韓國釜山,廣州,卡達杜拜,寧波舟山,青島和荷蘭鹿特丹。中國獨占其六,都在青島之南。高雄,當年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首度跌出十大榜外。 二○一一年,中國「第十二個五年經濟計畫」啟動。「十二五」要將中國從「世界工廠」轉化為「世界市場」,「貿易經濟」轉向「內需經濟」。還要「拔插頭」,限電和減產。「騰籠換鳥」把夕陽工業,高污染,高耗電的工廠停產,換上新生產線。「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承諾二○二○年以前,比二○○五年的人均GDP排放量減少四○%到四五%。青島被定位為中國綠色產業重鎮。
天空突然下起雨。「青島不怕下雨。小雨討厭,要下就下大一點,最好傾盆大雨。青島不淹水,下再大的雨都能很快排水。德國人當年建的下水道,現在還可以開軍車通過。德國人一百年前蓋的房子,現在還很堅固。我們中國人自己蓋的房子,還沒搬進去,就倒了。」一位青島女士說。她是我們雇請的司機的朋友,搭一小段便車,和我們偶遇十來分鐘。在中國能聽到這種聲音很難得,雖然語氣稍嫌誇張。誇張在中國是常態現象。城市信心凌駕民族自尊心之上,至少就是一種進步的象徵和幸福的希望。 「青島有意思。」大兒子說。 我們搭纜車上山眺望青島。遠景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近景是綠蔭遍布。中景是綠蔭中一處處的磚紅屋頂。 「大連和青島有甚麼大不同?」我問他。 「碉堡。」他說。 同樣居高臨下的山上碉堡,大連展覽兵器和砲彈,青島則是餐廳和酒窖。青島終將「地如其名」,這是我衷心的祝福。 ![]() 歡迎全國大專、高中校園或各大企業單位洽談專屬《陪你走中國──一位台灣父親給兒子的畢業禮物》新書講座,作家吳祥輝將分享獨特的觀點。 詳細邀約辦法:
報名網址: http://www.ylib.com/hotsale/ChinaWalking/index.asp#e |